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正旦风雨动,月圆赏花灯1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正旦风雨动,月圆赏花灯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选举不实”并非实情。

其真实想法,是避免曹丕沾染“汉官身份”,而以“丞相属官”或“魏王幕僚”的身份,完成篡汉大业。

换言之,曹操是要给曹丕写1张“干净的履历”,赵温征辟曹丕为“汉廷僚属”,无疑违背了曹操的心愿。

在最初设想中,是曹操为丞相、荀彧为太尉、郗虑为御史大夫。

但荀彧拒绝合作,加之衣带诏旧账之事,恩宠遂衰;

太尉1职,也因此被废置。

此后,因荀彧真正做到了身在曹营心在汉之故,曹操顿时不会打仗了。

直至曹操身死,其人不但未打过1场顺利至极的胜仗,且多次险些阴沟里翻船。

汉中之战,若非刘晔1意苦劝,曹操或许连孱弱不堪的张鲁都打不过。

有些人,活着时似乎不显山不露水,等其人1死,方才体现出那人的真正价值!

至少,曹操若不那么膨胀,赤壁之战荀彧但凡献上1策,曹操或许都不会输得那么惨!

诸君有疑虑?曹操似乎是险败?

呵呵。

看来司马贼对历史的篡改工作,做得极其到位!

别急,后文中,云某自会送上没被曹魏史官篡改的赤壁之战真相。

先来看赵温“选举不实”。

征辟曹丕为汉廷僚属,与曹操的未来计划严重冲突。

赵温是司徒。相当于名义首相。

在两汉官职名称的不断微调中,大抵对应如下:

司徒=丞相;

司空=御史大夫;

大司马=太尉。

彼时的曹操是司空(御史大夫),其后来取代的,恰恰是司徒(丞相)赵温的位置。

建安十3年(208)正月,赵温征辟曹丕。

此事引发政治地震,赵温本人遭到严厉的训诫打击,罢官免职,甚至连性命都丢掉了。

建安十3年,(曹丕)为司徒赵温所辟。太祖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温官。--《献帝起居注》

《后汉书孝献帝纪》与《魏书文帝纪》记载此事,但未明言赵温授予曹丕的具体职位。

《后汉书赵温传》则明确提到,赵温所举者、并非“孝廉”或“茂才”这种荣誉身份,而是征召曹丕为司徒幕府的“掾”。

建安十3年,以辟司空曹操子丕为掾。--《后汉书赵温传》

掾即副官、佐官;

也作为“曹”(办事处)的长官代称。

换言之,赵温是让曹丕充任“汉官僚属”,与其父共仕汉廷,共做汉臣。

考虑到曹丕生于中平4年(187),被征辟(208)时已经2十2岁。两汉2十“弱冠”(行成年礼),这意味着曹丕在成年后、连续两年都未曾出仕。可知曹操对其另有安排。

曹操所谓的安排,就是让曹丕“保持干净的底子”,绝不能与“汉朝”有所牵连。

曹操的职位,皆来自汉廷授予,他自己的“汉臣身份”已然洗不干净了。

因此要保护“嗣子”的履历清白,使其能够无所阻碍的实现篡汉大业。

这就好比电影《教父》中的维多-柯里昂。

其人希望幼子迈克可以通过服役、经商乃至参选进入主流社会,避免与黑道有所牵扯,最终实现家族洗白。

实际3国初代君主,曹操、刘备、孙权父兄,均接受过汉廷职务。

“以汉臣身份篡汉朝”的骂名,是3人极力避免的。

故刘协逊位前(220),3人均不敢贸然称帝,只能关起门来以“王爵”甚至“侯爵”聊以自慰。

(曹公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让县自明书》

如果观察曹丕的履历,会发现其直到建安十6年(211)才出仕(是年25岁),且在“5官中郎将”的职务外,挂着1个“副丞相”的头衔。

此点,将曹操篡汉的计划,明白无误地昭告天下。

建安十6年,(曹丕)为5官中郎将、副丞相。--《魏书2文帝纪》

赵温“征辟曹丕为汉官僚属”的行径,未知是“误拍马屁”还是“故意刁难”。

总之在曹操眼中,赵温无疑阻挠了自己的篡汉大业,故直接废黜,1撸到底。

赵温同年即死。

(曹)操怒,奏温辟臣子弟,选举不实,免官。是岁卒,年7十2。--《后汉书赵温传》

考虑到同年(208)8月曹操杀名士孔融,同月南征刘表,十月又战于赤壁,篡汉心态之迫切,可谓溢于言表。

孔融之死,也可以看作是赵温“暴卒”的注脚。

3公的最初人选,是曹操、荀彧与郗虑。

从后续发展看,曹操所谓的“废3公”,仅仅废黜了“司徒、司空、大司马”的名称。

东汉以降,3公成为荣誉闲职,已不典事。

其权力遭到尚书台、谒者台、侍中寺等机构的分割。

又因外戚与宦官势力猖獗,大将军(内朝首领)与中常侍(高级宦官)亦兴风作浪。

注意:大将军属内朝(亦称中朝)系统,3司属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