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魏书6董卓传》
卓死,李郭破长安,张济迁中郎将,累迁至镇东将军。
献帝东奔,济为骠骑将军。
后其人乏粮,南奔荆州,死于流矢。
济从子张绣,在关中军伪政府担任建忠将军。从济南奔,济死,降刘表。
段煨
段煨是武威姑臧人。“凉州3明”之1段颎的族兄弟。
注意:凉州3明,即皇甫规皇甫威明、张奂张然明、段颎段纪明。3人字皆带明,又均为名将,故合称3明。
董卓西迁,段煨屯华阴(地处长安和弘农之间),作为抵御关东军的先遣护卫。
段煨在董卓生前官至中郎将,与卓婿牛辅平级。可见其位阶远盖李傕、郭汜等人。
注意:煨在建安元年(196)反正投诚后,相关记载依然为“中郎将”,竟无所升迁,最终靠斩杀李傕才获封安南将军。
大约在李郭秉政期间(192-195),段煨仕途颇受压制。
献帝东奔,煨供奉饮食。
因其人与董承、杨奉不睦,遭诬陷谋反,未随驾从行。
魏武迎天子于许县,招安段煨。
煨使人攻杀关中军余部,诛李傕。
建安3年,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3族。--《后汉书董卓传》
贾诩
贾诩是武威姑臧人。
“长安之乱”的首恶元凶,甚至可称为汉末3国乱世开创者。
诩多谋善断、冷酷无情,人所共知,不再赘述。
董卓生前,诩为讨虏校尉,地位似略高于凉州诸校(李郭张樊)。
看日后张绣“执子孙礼”即可见1斑。
董卓不过粗鄙武夫耳,却可屡屡出妙招。呵呵,谁人献策,不言而喻。
哦,您说李儒?
啊对对对,是李儒献策…
然则,若云某说,罗先生演义中的李儒,原型实则是贾诩呢?
云某遍翻《3国志》,未曾找到李儒踪迹。
所以,演义中那1肚子坏水的李儒原型是谁…
恐怕不言而喻吧?
绣无谋主,亦愿得诩。诩遂往,绣执子孙礼。--《魏书十贾诩传》
李郭乱长安(192),欲酬报贾诩,迁其为3公,3辞乃许。后为尚书,典选举,又领宣义将军。
献帝东奔,诩心知不妙,亦奔华阴,依附同乡段煨。
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讬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
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魏书十贾诩传》
煨畏恶贾诩,诩复奔南阳,从同郡张绣。
建安2年(197)策动“宛城事变”,杀曹昂、典韦;
官渡之战(200)说绣降曹,归顺曹老板。
贾诩名声极坏,仅因助曹丕夺嫡有功,竟迁太尉,居3公之首。
孙权闻之,大笑。
3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3公,孙权笑之。--《荀勖别传》
注意:3公须由门阀家族出身、年高德劭之道德楷模充任。
贾诩如此卑劣小人亦可为3公,可谓贻笑大方也。
孙权:我就笑笑不说话。
历史若仔细读之,呵呵,至少云某觉得,比演义有趣何止百倍?
好吧,文言文的阅读障碍,确实有些大。
无妨,云某可为诸君整理搬运。
今日赶了1天工作,是以晚上方才有暇码字,请诸君见谅。
要知道,云某为了码字,连酒局都推了个干干脆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