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乎?照此速度,凉州岂非…”
董昭当即纠正伏完:“伏公,此信乃主公半月前寄出,昨日甫至我手。故而,主公今应已至凉州也。”
董昭的意思是:老伏你看不起谁呢?主公分明是1个月便定益州好不好!
于是伏完宛若石雕1般,久久不能言。
董昭无暇陪伏老头儿发呆,其人行礼后便匆匆离去。
回过神来的伏完,也匆匆赶回自己府中,他已迫不及待想将此情报告知自己在宫中的女儿。
随着卫府上下人等皆被动员起来…
许都,乃至赵旻实际统治的各州之中,1场轰轰烈烈、且将持续数日之久的夏粮抢收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此时所有参与此抢收活动的人,都未意识到,他们不但亲自见证、而且亲身参与进1桩被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之中。
此次夏粮抢收事件,被东汉、以及后来的季汉史官记载为“十日增产”,并永镌青史。
此事件甚至直至近两千年后,仍被后世的炎黄子孙们所津津乐道。
此为后话,咱们揭过不提、言归正传。
到赵旻离开姑臧城的第3日酉时,其人便率军顺利抵达允吾城外。
此次行军,苟哥终于突破了其人2百5…十里的日行军速度上限。
赵旻远远望去,只见马腾的营盘,布置得极为诡谲。
低矮残破的允吾城4周,西、南、北3面,皆被坚固的营寨、层层密布的壕沟、水渠所围,唯独允吾城东面,是1马平川之坦途。
马腾太了解韩遂这个老狐狸了。
以韩遂“9曲黄河”的性格,其人敢从东面突围才怪!
而城内守军见城东为无人围攻的坦途,又哪里有心思陪韩遂1起送死?
所以,赵旻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此时允吾城内,残余守军绝对不满万,甚至能有5千人就算韩遂御下有术!
值此危急存亡之际,韩遂1定不敢斩杀逃卒,否则城内守军不倒戈相向、持韩遂首级向马腾讨赏才怪!
1言蔽之,韩遂注定药丸,而其人何时完犊子,完全取决于马腾的心情。
贾诩虽仍存疑虑,但赵旻心知肚明,河湟烧当羌,永远不可能现身于此…
韩遂能等到的,恐怕只有虎步关右的渊哥。
苟哥当然不会如夏侯渊那般,莽到径直冲向马腾营寨…
那是找死!
天知道,途中隐藏着多少陷马坑、铁蒺藜和小拒马。
苟哥要做的事极简单。
其人轻松写意地令亲卫亮明自己的大纛、旗帜,又好整以暇地令传令兵吹响号角。
于是乎,马腾亲自率兵,引着苟哥绕开各种陷阱,进入其人的中军帐。
苟哥如此做,可谓1举两得…城头上的韩遂,远远看到这1幕,心中无比绝望。
苟哥进帐后,马腾便抱拳问道。
“主公,犬子阿超,而今尚不知所踪、亦生死未卜。”
【作者题外话】:上世纪5十年代,建设兵团的英雄前辈们确实自制了不少黑科技农机,不但造价低廉,而且方便好用。
汉末3国的盐铁管理确实混乱。
西汉时代的盐铁之权归于中央的大司农;
东汉时代则归于地方郡县;
3国时期,曹魏的盐铁之权归于司金中郎将。
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指东汉)皆属郡县。
至曹公始置司金中郎将以主之,利权悉归于上矣。--赵1清
司金中郎将下设“司金都尉”与“司盐都尉”,各有权责。
韩暨便曾由盐官转为司金都尉,可为佐证。
(韩暨)徙监冶谒者……在职7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魏书韩暨传》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司金中郎将”与“司金都尉”即“摸金校尉”的别称,属于盗墓之官;
潘眉、卢弼等人则认为司金中郎将与盗墓无关,单纯是矿冶官。
理由很简单,因为蜀汉亦设司金中郎将,由张裔担任。
鉴于张裔的工作主要是“典作农战之器”,可知该职务的工作内容相对单纯。
先主以(张)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蜀书张裔传》
由于张裔担任“司金中郎将”时,与“司盐校尉”岑述违戾不和。
因此,蜀汉的盐官与铁官,是否像曹魏那般统归于司金中郎将管辖,颇难定论。
后(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蜀书杨洪传》
孙吴的矿冶经营与官职设置情况不详。
不过从《宋书》记载来看,直到南北朝时代,江南地区的冶铁机构,仍“多是吴所置”,可知孙氏统治时期应该也设有类似机构。
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署冶令,或署丞,多是吴所置。--《宋书百官志》
其实古代的金属制品,大用途无外乎以下几类:
武具、农具、货币、尚方器物等。
在两汉魏晋时代,由于朝廷对金属的垄断控制,部分农具尚是木制。
金属的主要用途,应该还是以铸造兵器、货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