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七十章 大漠遇胡哨,姑臧收马超4

第七十章 大漠遇胡哨,姑臧收马超4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言蔽之,王沈、陈寿等人在为曹魏郡守立传时,刻意选择子嗣后裔显贵者,并未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出当时的实际情况。

陈寿修撰《3国志》时,虽然没有按照《史记》、《汉书》、《魏略》等史书在卷首名称上进行性质分类(诸如刺客列传、循吏列传、游侠列传云云),却在卷末赞语处进行了性质描述。

比如《卷9诸曹夏侯传》是宗室姻戚将领传;

《卷十荀彧荀攸贾诩传》是开国文臣传;

《卷十1》是逸民传(冷僻,不列);

《卷十2》是尚书9卿传(同上);

《卷十3》是3公传(钟繇、华歆、王朗传);

《卷十4》是策士传(程昱、郭家、董昭、刘晔、蒋济、刘放传);

《卷十5》是刺史传(前文提过,逻辑与卷十61个尿性,捧孙子们的臭脚);

《卷十6》则是太守传。

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魏书卷十5》赞语

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魏书卷十4》赞语

魏氏初祚,肇登3司,盛矣夫!--《魏书卷十3》赞语

为何说陈寿“信良史也”?

因为陈寿在编合传时,不只是按照开国功臣传、外戚传…这个逻辑来组合,而且其中隐含深意。

贾诩为何能与2荀合传?

拍马屁只是1方面,其中隐含台词为:

贾诩实际上是关中朝廷的首席谋臣,地位、谋略与关东的2荀等同!

程昱等人合传的逻辑更明显,这6人都是善于揣摩人心的高手,只是善恶不1。

咳咳,跑题了。

言归正传。

按陈寿“抑皆魏代之名守”的史论描述来看…

可知《卷十6》的5位传主,虽然仕宦履历各异,但均是因为在太守任上的功绩被编入史书。

因此无论他们最终的官阶地位如何,关注点均应落在他们在太守任上的表现。

然而与事实相悖的是…

该卷中的5位传主,在太守任上的政绩并无太多亮眼表现。

反倒是他们的子嗣均显赫于魏晋(仓慈例外,其后裔情况不详)。

这便不得不令人质疑他们被写入官修史书的真实原因。

其中,仓慈确实应该列入本卷,尽管…

仓慈本传篇幅最短。

好吧,我们来比较1下5人的篇幅。

虽然《魏书卷十6》囊括了5位传主,但他们的书写篇幅却并不相同,甚至可以说差异巨大、判若云渊。

(1)任峻

任峻出身司隶河南,在颍川担任典农中郎将。

曹操大兴屯田,置3级农官(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其中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地位等同于郡守。

太祖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魏书任峻传》

是岁,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魏书陈留王纪》

任峻的列传仅有5百余字,在同时代的诸人中属于篇幅较短者。

作为该卷的卷首人物,也显得底气不足。

(2)苏则

苏则出身雍州,显于凉州,最初为酒泉太守,后转安定、武都太守。

苏则列传篇幅千余字,比任峻列传长了1倍有余。

(3)杜畿

杜畿出身雍州京兆,先后担任西平、河东太守,在河东任上表现突出,得到当时赞誉。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杜)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魏书杜畿传》

《杜畿传》性质相对特殊。

它不但囊括了杜畿、杜恕父子2人;

还收录了杜恕的上疏奏章,因此篇幅极长,达到5千余字,是《任峻传》的十倍、是《苏则传》的5倍。

该传篇幅甚至占到了《卷十6》的1半以上,尤其引人注目。

(4)郑浑

郑浑出身司隶河南,先后担任上党、阳平、沛郡太守,所在有功,又转山阳、魏郡太守。

郑浑列传篇幅9百余字,与《苏则传》基本齐平。

(5)仓慈

仓慈出身扬州淮南,长期担任敦煌太守,颇有治绩。

其列传篇幅仅有3百余字,是《卷十6》中篇幅占比最少的人物。

以上谈到的列传篇幅,均是陈《志》原文,并未算入裴注。

不过即使把裴松之的校补注引算入,上述诸人的篇幅占比顺序依然没有变化,仍然是《杜畿传》占比最高,《仓慈传》占比最低。

简而言之,以篇幅比例而论,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杜畿父子苏则≈郑浑任峻仓慈。

鉴于陈寿以“惜墨如金”著称,那么篇幅越重的人物,无疑重要性越高,分析价值也越大。

然而…

事实却并非如此。

呵呵,打脸的真相来了:

以陈寿所在的西晋初年的历史环境做参考,可以发现该卷中的绝大部分人物(除仓慈之外),子孙后裔均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