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七十五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5

第一百七十五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5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和)洽、(杜)袭。袭尝独见,至于夜半。粲性躁竞……(和)洽笑答曰:“天下事岂有尽邪?卿昼侍可矣,悒悒于此,欲兼之乎!”--《魏书杜袭传》

其中1个重要原因便是籍贯问题。

和洽是汝南人,与袁绍同乡,且他在投奔刘表之前还曾被袁绍延揽。

虽然和洽最终拒绝了袁绍的邀请,但对曹魏集团而言,和洽身上无疑具备了双重履历污迹。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魏书和洽传》

按《满宠传》,汝南士大夫由于在官渡之战中“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替袁绍抵御曹操,最终导致人物凋0,即普遍不受曹魏集团重用。

袁绍盛于河朔,而汝南绍之本郡,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太祖忧之。--《魏书满宠传》

反映在官修史料层面,便是《魏书》中具备独立列传的汝南籍曹魏臣子(“群雄”性质的袁绍、袁术不算在内),竟仅有和洽1人而已,与“汝、颍多奇士”的舆论环境完全不符。

这无疑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现实映射。

杜袭能被曹操“独见,至于夜半”,可知他在3人之中最受宠待,其原因大约有2。

其1是乡党因素。

杜袭出身颍川,同郡的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钟繇、陈群、赵俨、辛毗等人皆为曹魏集团肱骨肺腑,且相互不乏提携之举(如陈群为荀彧之婿),这也是杜袭兵败西鄂,却仍能被重新启用的重要原因。

其2是与故主的关系问题。

杜袭曾经“南適长沙”,参与过张羡之乱,与刘表为死敌;相较之下,同在刘表麾下的和洽,其立场却稍有不同。

按《和洽传》,传主虽然1度抛弃刘表,却是“南度武陵”。

(和洽)与亲旧俱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袁)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间其中者。”遂南度武陵。--《魏书和洽传》

在张羡之乱中,参与叛乱的3郡分别为长沙、0陵、桂阳,唯独没有荆南4郡中的武陵,可知“南度武陵”的和洽,很可能从未参与过针对刘表的军事行动。

这也能够侧面解释为何3人之中,杜袭最受宠待,和洽次之,王粲再次之。

(建安)3年,长沙太守张羡率0陵、桂阳3郡畔(叛)表。--《后汉书刘表传》

显而易见,杜袭与故主的关系撇得最清,他与刘表实为寇仇;

和洽则消极避世,趋于中立;

王粲是刘表姻亲,休戚与共,在曹营中身份最为尴尬。

注意:《王粲传》称刘表对传主“不甚重也”只是《魏书》视角下的避讳之辞。

按王粲在刘表死后有资格劝降刘琮,其地位可想而知。

比较而言,杜袭的所作所为,与他的颍川同乡陈群颇为相似。

陈群亦曾受到刘备礼遇,但他在转投曹操之后却卖力镇压故主,以撇清与刘备的君臣关系。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既是自保之计,亦是进身之策。

刘备临豫州,辟(陈)群为别驾。--《魏书陈群传》

自刘备叛后,东南多变。太祖以陈群为酂令,(何)夔为城父令,诸县皆用名士以镇抚之,其后吏民稍定。--王沈《魏书》

了解到种种历史背景,再重新审视陈寿在该卷卷末的赞语,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清和干理”的和洽,在刘表麾下碌碌无为,栖遁避世;

“温粹识统”的杜袭,则勾结张羡,造乱荆南;

“平恒贞干”的裴潜,虽受刘表厚遇,却腹诽故主“非霸王之才”,又讥诮刘备“能乱人而不能为治”,言辞刻酷,可谓无情。

对曹魏而言,上述诸人无疑是弃暗投明的“美士”,但对其故主而言,这番评价便不免有些讽刺。

由此可见,历史怎么可能没有态度?又怎么可能公平客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