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也就是汉宣帝。
可见谶言之虚妄悖谬,1句话两头儿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纯属自嗨。
和刘秀相比,公孙述当然不配做“天选之子”,毕竟刘秀是“位面之子”。
虽然按今天的科学观点来看,刘秀与公孙都有点儿精神病倾向。
代汉者当涂高,这句今人眼中的胡言乱语,在东汉末年的诸侯看来,却是有着3百年历史的“伟大预言”。
曹丕篡汉,也是根据这句谶语。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
(周)舒曰:“当涂高者,魏也。”乡党学者私传其语。--《蜀书十2》
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献帝传》
曹氏的国号:魏。
此即吻合代汉者当涂高。
怎么解释呢?
魏者,巍也。
指代山体高大,引申为高大。
涂即途;当涂高者,即大道中间的高大事物。
魏人所言,大道两旁的城门楼子(阙),高大巍峨,完全吻合“当涂高”之义。
这也是为什么魏朝许芝、李云;西川大儒周舒、周群、杜琼、谯周等人都对“魏代汉”深信不疑。
曹操的魏国,是以邺县所在的魏郡为中心塑造的。
经过长期的增益郡国,魏郡最终成了“坐拥十郡”的超级大郡,几乎囊括整个冀州和半个司隶校尉部、还占了青州1小部分。
历来读者,均把魏国得名之始源,与邺县所在之魏郡联系在1起。
实际“魏朝”之得名,不仅是地理因素、更多是倾向贴合“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
董卓部将李傕,宠信巫术,就曾听信巫女之言,认为自己是“当涂高”,理当代汉自立。
为什么呢?因为李傕的名字“傕”,与当涂高的“阙”同音异形。
阙者,即大道两侧的城门楼子。
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6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
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傕。”--《献帝起居注》
注意:李傕,傕音e,与宫阙的阙同音。
下1章,咱们说1说周瑜与孙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