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能和吕布相持,曹操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想到了“制作人肉干粮”的办法。
彼时的执行人是程昱。程昱返回老家东阿县,在此狂屠父老乡亲,制作了整车整车的“人脯”,送至前线。
初,太祖乏食,(程)昱略其本县,供3日粮,颇杂以人脯。--《魏晋世语》
按照曹军“万余”的规模来看,程昱的人脯能够“供3日之粮”,杀掠的百姓,不可胜计。
(程昱曰)今兖州虽残,尚有3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魏书程昱传》
吕布的情况好不了太多,虽然没有明确的食人记载,但《武帝纪》说他“粮食亦尽,各引去”。可见吕布也撑不下去了,再打下去,自己也得吃人。
蝗虫起,百姓大饿,(吕)布粮食亦尽,各引去。--《魏书武帝纪》
至于兖州百姓,被直接记载为“人相食”。曹操因为遭遇财政困难,又被迫裁汰兵员。
是岁,谷1斛5十馀万钱,人相食。(曹操)乃罢吏兵新募者。--《魏书武帝纪》
彼时的兖州,连军队都吃不上饭,百姓自相残食,也就势所必至。
(2)河内人相食
河内在司隶校尉部东侧,与河东、河南并称“3河”。
3河与3辅,就隔着1道函谷关,因此即使在“关中封闭”的情况下,也不免受到饥荒影响。
河内温县,是司马懿老家。初平初年,司马家族为避董卓之祸,逃到冀州魏郡黎阳县;结果兴平元年(194)因为河北地区战乱频发,司马家族又重新逃回河内。
按《司马朗传》记载,彼时“曹操吕布相持濮阳”,河内百姓则“大饥,人相食”。
太祖与吕布相持于(东郡)濮阳,(司马)朗乃将家,还温(县)。时岁大饥,人相食。--《魏书司马朗传》
可见兖州、冀州如此,河内亦不能免。
(3)东郡臧洪食人
东郡属兖州,处在战乱漩涡之中。但东郡的食人行为,与吕布、曹操无关。
兴平2年(195)吕布战败,东奔徐州。曹操围剿吕布盟友张邈兄弟,最终夷灭张邈、张超3族。
由于张超是东郡太守臧洪的故主,臧洪在向袁绍“求兵不获”之后,转而起兵反叛,与袁绍开战。
东郡之战持续1年(195-196)。战争后期,臧洪断粮,杀死爱妾,分食人肉,“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
(臧洪)作薄粥,众分歠之,杀其爱妾以食(饲)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魏书臧洪传》
臧洪在开战前,曾给袁绍幕僚陈琳写信,称自己“散3年之畜,以为1年之资”。结果不足1年,就沦落到吃人肉的地步。
仆(指臧洪自己)据金城(指东郡)之固,驱士民之力,散3年之畜,以为1年之资。--《魏书臧洪传》
考虑到东郡之战始于兴平2年(195),那么臧洪“囤聚积蓄”的3年,其实都是荒年。在全国闹灾的情况下,臧洪也不可能真有多少积蓄。
(4)江淮人相食
袁术在淮南地区的统治(193-199)腐败透顶。兴平2年(195)“天子播越,败于曹阳”,袁术便有了篡汉之心。
彼时袁术荒淫奢靡,“后宫数百,服绮縠,馀粱肉”,乃至“两妇预争为皇后”。
(袁术)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魏书袁术传》
(袁术)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让县自明书》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1直延续到了建安初年,直到袁术死去。
按《魏书》与《太平御览》的记载,袁术的军队,长期以河蚌、田螺、蝗虫为食;困窘到难以置信。
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河蚌)。--王沈《魏书》
袁术在寿春,百姓饥寒,以桑椹、蝗虫为干饭。--《太平御览》引《吴志》
淮南百姓,更是陷入绝境。《魏书袁术传》称“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魏书袁术传》
除了上述案例,建安元年(196)还曾发生刘备军队在广陵海西食人的记载。
(刘)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败,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英雄记》
如果注意到时间线索,此事可以视作兴平年间(194-195)大饥荒的后续震荡。
古代中国,辖区广大,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却极为有限,对灾害的抵抗力非常糟糕。
在农业文明中,水旱蝗螟,是粮食减产的重要诱因;频繁的徭役与战争,破坏力又远超自然灾害。
兴平年间(194-195)席卷全国的大饥荒,虽然时间上极为同步,但诱因各不相同。
关中地区主要是因为兴平元年(194)4月至7月“不雨”,导致错过农时,引发粮食危机。
关东地区主要是因为初平年间(190-193)军阀混战,导致务农人口锐减,田亩荒废,最终引爆危机。
当然,也必须承认,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