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你眼前翻过的,是相父的一生
刘禅听完了诸葛亮准备施行阳嘉版的察举制,心中也有了一些思考。
他说道:“相父,朕听说夏天的雨大,我们就不要顶风冒雨外出,如今大汉虽然并没有如同魏国一样众多士族,但依然有很多高官子弟。”
“相父您提到陈奉宗建议加强任子之法来为大汉选拔人才,朕同样也觉得从长远来看这一做法并不可取,不过不知道若是把这考试之法与任子之法相结合,是不是同样也可以有效果呢?”
诸葛亮明白这是陛下又在取中庸的调和之法了,但这次陛下这个建议却让诸葛亮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陛下的意思,是希望在任子之法中也加入阳嘉察举制里面的考试之法?”
刘禅被诸葛亮一问,也有了一些退缩:“相父,朕并没有想好,只是供相父参考,不过朕这些年来处理政事,觉得政事说复杂也很是复杂,说简单倒也是简单,你取个折中之法就行了。”
“陈奉宗加强任子之法不可取,那我们便让公卿子弟也有些照顾的法子参与这考试之法的考察,这样既能够照顾到选拔真正有才能者,同样也不会遭遇公卿太过激烈的反对。”
诸葛亮听了刘禅“折中”之法,仔细思索下来觉得确实很是有一些道理,陛下性格偏软,所以喜欢折中,但有时候这种折中也能取得一些效果,就比如陛下所讲的,用某些方法既能照顾到公卿子弟,又不至于让他们对寒门士子形成打压,这一点还需要再思考思考。
于是诸葛亮施礼说道:“陛下讲的确实很有道理,如今公卿满朝,其为子弟所谋正如夏日大雨滂沱,无法直接阻碍,但是若能有一些方法折中公卿所求和我大汉将来之稳定,自然是我等可以思索的。”
刘禅受到了诸葛亮的肯定很是开心,笑笑说道:“朕只是听到相父讲的要推行新的察举之法心中有所感想而已,具体推行还需要相父和伯松辛苦施行。”
想到诸葛乔,刘禅心中又涌上了一丝担忧:“伯松年轻,推行新的选拔之法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反而容易遭遇他人非议甚至攻讦,朕有些担心伯松。”
诸葛亮点了点头,作为父亲,让儿子承担这样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确实于心不忍,但如今大汉以伯松来推行新的人才选拔之法是最为合适的。
“用人之法干涉重大,主持之人既需要得到陛下之充分信任,又需要有一定的能力魄力加以推行,而且,这种我等难以预知成败的事情需要有人能挡在陛下身前。”
诸葛亮心中感到了一丝决绝,和汉顺帝时期相比,如今天下三分,人心思乱,尤其是那些豪族士族其实对皇权已经没有了当年那种敬畏之心。
诸葛亮在查看队友宋白送来阳嘉版察举制资料时,看到了此法是在汉顺帝亲力支持之下才得以推行了十数年。
如今的大汉即使是陛下都没有如此的权威,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若是果真国内士族群起而攻之,最终此法是否能得以施行诸葛亮自己心中都没有确算,他不会让陛下身居此险地。
刘禅听了诸葛亮的话,突然明白过来要伯松来主持此事之缘由,若是这事情果真遭遇了众人反对而陷入不可收拾的地步,以伯松丞相嫡子身份,把伯松抛出为此事负责,才有足够份量,挡住悠悠众口。
“相父……”刘禅感觉到眼角有些湿润,“我听说魏国的大族莫不为子弟争取可捞取功名之位,但伯松却要身居此险地……”
“纵往矣,只愿汉室可兴、旧都可返。”诸葛亮轻轻一笑说道,“而且陛下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我大汉得遇神迹,还于旧都之目标,定能在不久之将来实现。”
“神迹?”刘禅听了一脸疑惑,看向了目光坚毅的诸葛亮。
……
大殿之中,刘禅正在认真去看诸葛亮给他递上的两个木匣之中的竹简,这是诸葛亮这近一年来记录光幕之中宋白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
“建兴六年一伐,魏国陇右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弃城逃窜,魏国天水守将姜维等投降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则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马谡失街亭,汉军退还汉中……斩马谡……”
“建兴六年二伐,领兵数万出兵陈仓道,包围陈仓城,为虽然陈仓守将郝昭所挡,汉军撤军,后阵斩魏将王双……”
“建兴七年,三伐,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郭淮领兵来救,丞相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魏军知道汉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汉军顺利占领二郡……”
“四伐,包围祁山堡,并在祁山堡东北修建卤城作为蜀军大营……司马懿进军卤城,但却登山掘营,与汉军对峙……撤出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军队集中在卤城,司马懿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联络,并命他攻卤城以南的的王平,由案中道进逼汉军,随后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汉军……卤城之战司马懿大败……木门道阵斩张郃……”
“五伐率数万大军出斜谷口,过渭水攻北原,与司马懿对峙……丞相星落五丈原……”
刘禅双手颤抖,轻轻翻过了竹简,一边看,一边觉得有泪水模糊了自己的双眼。
直到看到第一卷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