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子当如刘阿斗?四年之期,诸葛亮对大汉新一代的布局!
诸葛亮请宫使暂在相府歇息,自己自去整理入宫事宜。
这次大汉攻取陇右、河西之地之后,对外的进攻暂时进入了一个平静期,让诸葛亮也得以有机会暂时返回成都处理公务,而这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诸葛亮终于可以抽出时间,与陛下讲讲治国理政之道。
这件事也很是重要,因为诸葛亮知道星陨五丈原之事,若是以原先历史来计算,自己其实只有四年时间了。
诸葛亮回过头来喊来了霍弋,认真收拾好《宋子注》以及其他书籍,随即就带着霍弋一起朝着宫中而去。
在入宫路上,诸葛亮不断回想与陛下相处的点点滴滴,当年在荆州之时,陛下年幼,他还能有机会与陛下有一些交流,可惜那时候陛下还无法理解领会太多治国理政之道。
而自从先帝走后,大汉内政外交陷入了严重危机,诸葛亮四下处置州郡叛乱,应对大汉内部居心不良者对大汉天命的质疑,同时还要继续修补与吴国的关系,所以他与陛下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诸葛亮走出了相府,夏日上午的的太阳很是灿烂,诸葛亮抬头瞥了一眼太阳,心中想,陛下还年轻,将来大汉之天下还是要在陛下手中传承的,如今有了时间返回成都,那好好与陛下交流,也是一件与梳理军政外交诸事同等重要之事了。
……
“中!”成都大汉宫城外竹园,刘禅张弓如满月、箭走如流失,一支大羽箭狠狠地扎进了箭靶中心。
赵统站在箭场一边激动地鼓掌,心想陛下这箭术进步神速,如今十发能有六七中,这已经在我军中算是骁勇精锐兵卒了。
刘禅也很是得意,去年他鼓起勇气带领中军亲赴汉中救援,虽然在行进路上曾经很后悔,但是和马谡交流之后重新又鼓起了勇气,等到了汉中遇到大汉兵卒那山呼海啸般呐喊声,更是一下子点燃了刘禅的热血,执意亲赴险地直接去了城固。
这番经历让刘禅很是体会到了行军作战的艰辛,不过同时也让他增加了信心,对战阵之事颇为上心,返回成都之后再次用心磨砺刀枪弓马,如今已经是越来越熟练了。
刘禅放下了弓,又让赵统指挥着赵广、傅佥、黄崇等几人一一拉弓射箭,自己坐在了竹园门廊的台阶之下,安静的注视着大家。
外人并不知道陛下为何突然把这几个年轻公子召集在一起,身处这竹园之中时不时练习武艺,其中的心酸曲折只有刘禅和诸葛亮心中知道。
刘禅看着赵广等人,经常会回想起前年相父在大殿之中告诉自己未来结局的场景。
“我投降了,踩着功臣良将子孙的尸体投降了,跪在了魏国人面前……”刘禅看着正在认真练习武艺的几人,喃喃自语道,而这些人,正是未来战死沙场者。
汉中一战之后,刘禅的心魔消退了不少,但依然难以说是完全消失了。
马谡在离开成都再次赶赴陇右之前,曾经再次来到皇宫之中与刘禅辞行。
当时刘禅就曾经问过马谡,他的街亭是不是已经消失了?
但是马谡淡淡一笑,抬起手指了指自己的胸膛说道,那次在街亭一战他身陷魏军重围,身上受了不少伤,如今虽然求医问药终于有所恢复,但是刀枪痕迹依然明显。
刘禅点了点头,明白了马谡话中的意思,街亭消失了,但街亭也可能永远不会消失,就像经受了刀枪之后,身体上总会遗留下痕迹一般。
也许,在这个时空的自己身上背负的那份“踩着功臣良将尸体投降”的罪过,会像那刀枪痕迹一般,永远留在心上。
这让刘禅有些沮丧。
刘禅扯下了身上的软甲衣,斜靠在台阶上,再次抬头看着竹园竹木间隙间筛落的点点阳光,一下子觉得整个世界都了无生趣了。
“刀枪之伤,永远都会有痕迹……”刘禅闭上了眼,喃喃说道。
过了一会,刘禅突然觉得有人挡住了略显耀眼的阳光。
“相父!”刘禅一睁眼看到诸葛亮正在笑吟吟地看着他,很是惊喜。
诸葛亮伸出手,把刘禅拉了起来,轻轻和他说道:“刀枪有伤,但结痂之后伤口处只会更加坚实。”
“相父……”刘禅站起身来,听了诸葛亮的话眼角有些湿润,刚才身上的那些颓废和沮丧一扫而空。
“相父,这次能不能再讲讲那名为李世民者?”刘禅拉着诸葛亮的手,一起走进了竹园厅堂之中,还没坐定便说道。
诸葛亮点点头,随即便又将【华夏名将录】之中李世民打的几场仗又细细和刘禅讲了。
刘禅听得很是认真,如果说第一次通过光幕知道自己未来的结局,让刘禅想的是挣扎脱离那个投降敌国的结局,那现在看了这【华夏名将录】,再加上去年亲赴汉中的经历,则让刘禅又有了新的想法。
“相父,先帝在时便时常亲自带领大军与敌作战,如今又看到这李世民者,同样也是纵横沙场,不知道未来我是否有机会也能横刀立马?”
诸葛亮抬头看了一眼刘禅,心中颇有些五味杂陈,一方面近些时间陛下积极上进,无论是处理政事,还是修炼武艺都非常上心,这让诸葛亮非常欣慰。
但今天看到刘禅充满期待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