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看热闹者众
虽然懒懒年纪尚小,但她却拥有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当坐骑!
连日来,她日日骑着这位山大王在大街上游荡。
起初,人们对这个小姑娘和她那凶猛的座骑感到十分恐惧,纷纷躲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习惯了这种场景,变得越来越淡定从容起来。
诚然,如今的边城,再无人敢因懒懒年岁小而轻视她。
说起来,华国人骨子里就有着一种深深扎根于骨髓的“慕强心理”。
能够让这般强大的山大王乖乖听话、俯首帖耳之人,即便年幼,也是众人敬仰的对象。
于是乎,边城的新书院选址附近一片热火朝天,在蓝小四的监工下,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各项安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速度极快!
懒懒的一席话,不出几日的工夫,已经传的街知巷闻。
等到免费入读新书院的消息传遍边城时,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整个边城的百姓们瞬间沸腾起来,街头巷尾、茶馆酒楼,到处都是人们兴奋议论的声音。
当然啦,这会儿的议论还是喜忧参半的。
看热闹者众!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天灾人祸不断,内忧外患,新帝的不作为,使得整个华国社会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情况更是严峻异常。
不仅知识传播受到阻碍,传统文化也逐渐式微。
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用不了多久,华国的文化传承将会面临巨大危机,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
面对如此局面,辽国虎视眈眈,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变,那么无需敌人动手,仅仅再过十年,华国便可能自行走向衰落。
别的先不说,十年来,贪图享乐的宁逸愣是假装不记得还有科举取士这回事儿。
或者更准确点说,不是他忘了,是他根本就不想费这个心。
一场科举,得多劳心劳力?
有这些银子,他拿来享乐岂不快哉?
因此,懒懒新书院的落成到最终的顺利投入使用,影响深远。
新书院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学院,更肩负着拯救华国未来命运的重任!
看懒懒的架势,似乎是真的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城的百姓们变得愈发狂热起来。
他们亲眼见证着一座崭新的书院拔地而起,占地更是近百亩。
一辆辆装满青石板等用料的车辆源源不断地进场,边城的老百姓从不信中逐渐回过神来。
隐隐的,还多了几分殷切的期盼。
要知道,偌大的边城,近百年来,别说出个状元了,就连为数不多的几位老秀才,也都尽数年过不惑之年。
换句话说,在过去将近四十年里,边城在教育领域几乎毫无建树可言。
难道说边城真的没有人愿意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去供奉哪怕一个或者两个读书人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仅有人这样做过,而且人数还不在少数呢!
只可惜......
底子太薄,一缺良师二缺目标,做的都是无用功。
眼看着新书院即将落成,老百姓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们迫切的想知道当日懒懒给的诸多愿景是否真的能成为现实。
是否所有年龄在三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子都将拥有进入这座崭新学院学习知识、识文断字的宝贵机会呢?
实际上,对于这些朴实无华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早已不再奢望自家孩子能够金榜题名、飞黄腾达,仅仅只是希望子孙后代们能够摆脱目不识丁的困境,通过读书识字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便已足矣。
就想亲眼看着他们脱离睁眼瞎的境地。
闲暇时间里,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们茶余饭后逛着逛着就逛到了新书院附近。
或远远观看,或近距离打量……
有那胆子大的,壮着胆子同监工的蓝小四搭过话后,蓝小四俨然成了边城的大红人。
发展到最后,整个边城,有人可能不认识太子殿下的,却没人不认识新书院那位谈笑风生的蓝四公子。
在懒懒的授意下,蓝小四表现得非常热情和坦率,对于老百姓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简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分享着一切关于新书院的信息。
通过他巧妙而又有针对性的宣传与引导,人们心中逐渐燃起了对新书院的浓厚兴趣和热切期盼之情。
不仅如此,蓝小四还特别强调指出:凡是家中有符合年龄条件的男子女子,都必须依照官府的相关规定进入新书院学习。
原本,蓝小四预计可能会遇到一些来自老百姓的疑惑甚至抵触情绪,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普通百姓竟然如此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他们似乎对这一规定并没有太多的不满或疑虑!
这种异常顺利的情况反而令蓝小四感到困惑不解:难道是自己表达得不够清晰明了吗?
亦或是众人没能完全理解其中深意???
随后,通过与众人的交流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