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928:巨商崛起 > 第460章 yellow bank

第460章 yellow bank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460章 yellow bank

金融业也是叶洛非常看重的一个行业。

原因无他。

当你做成一个财团规模时,不可能没有自己所属的金融机构做支柱。

韩国的财阀模式参考的便是美国体系——综合商社+银行,一手抓商业,一手抓金融,钱两边倒来倒去,不流入其他人的口袋里。

国内的银行没什么好说。

现在办银行还行,但一打仗就是天坑,打完后国家统一整编,你就变得一无所有,等再出现大型商业银行时,不说时间点,里面一坨的红二代、红三代,你根本没机会挤进去。

叶氏合资银行是叶洛在民国的暂时根据地,但毕竟是和范尔迪夫妇合资,而且战后也一定会完蛋。

所以他需要一个能长久支撑自己的银行。

美国的银行业倒闭浪潮给了他绝佳的机会。

现在的银行怕挤兑风波,怕客户还不上贷款,怕业务无法流转,有太多害怕的东西。

叶洛的做法简单粗暴。

他们的作品带有一点色情意味。

这种小说当时被称为“yellowback”,就是那种带有色情意味的书籍。

拿下银行后,他就把内部疯狂整顿,账务清完,合并在一起,以最熟悉的纽约为根据地,慢慢整合出一个规模颇大的中型银行。

起因是1894年,英国创刊了一家杂志,名字就叫《黄杂志》,一批有世纪末文艺倾向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等,围绕该杂志形成一个被称为“颓废派”的文艺集团。

谁让他帮着解决了这些金融业的问题呢?

第二天就有人到《黄杂志》的出版商门前示威,用石头将橱窗玻璃砸得粉碎。

叶洛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收购了诸多中小银行,此时白宫也不会阻止他的这种行为——

不过这個词语,容易引起歧义。

其实王尔德被捕那天,胁下夹的书是法国作家比尔·路易的小说《爱神》,碰巧这本小说和当时法国的许多廉价小说一样,也是黄封面。

身为一家由诸多倒闭破产中小型银行重建而成,华人当老板的新银行,话题度本身就高,加上这个名字,能让叶洛省掉一大笔宣传费。

当时王尔德在被捕时胁下夹了一本黄色杂志,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杂志和王尔德同样是“见不得人”的。

逮捕他时的一个小插曲,使得《杂志》名声大受损害。

《黄杂志》也好,“yellowback”也罢,都使得“黄色”与性、色情、恶俗等等概念发生了联系。

次年4月3日,当时极负盛名的英国剧作家王尔德因同性恋的罪名遭到逮捕。

利弗莫尔等人自然是不建议叶洛取这种名字,但叶洛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敲定了这个名称。

跑过去直接找银行董事长,挑明价格,你不卖就是破产,我再收破烂收过来,你卖我,我就压价,但给你一条活路。

为了名字更本土化和好记,叶洛没犹豫,就以自己名字的英文谐音来命名——yellow bank。

这不是二十一世纪,人们的联想能力还没如此出众。

叶洛只需要他们看到银行名字,就好奇的走进来看看,那就可以了。

只有后续业务怎么做好,他有如此丰富的后世经验,加上雄厚的资金,还怕搞不定吗?

这时纽约街头已经开始流行起一首讽刺胡佛和其内阁的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丧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华尔街日报》还在死鸭子嘴硬,说股灾的影响是暂时的,美国经济很快就会恢复,大萧条纯属谣言。

《纽约时报》立即发声,为自己的新老板造势。

叶洛精准预言美国股市崛起,又精准言中美股泡沫破裂,和他一比,华尔街大鳄们就像是个笑话。

如果说美股灾难前,梅兰芳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华人,那么现在一提华人,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叶洛。

离开哈佛大学数年,叶洛居然收到了校长亲自寄来的邀请函,希望他能回校担任经济学的客座教授。

这些学术界的人脉关系叶洛来者不拒,反正都是给自己镀金,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一名年仅二十三岁的华人成了世界第一学府的教授,这也是个爆炸般的新闻。

一切事毕。

叶洛坐着劳斯莱斯回到纽约唐人街。

yellow bank的总部坐落于此,用的便是昔日鸿星联合集团总部大楼,与帝国大厦遥遥相望。

纽约银行收购鸿星没多久便遭到了反噬,这片地皮被叶洛重新拿回来。

这是他美国行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一个小小的房间里,他对着几名懵懵懂懂的华人,说出了惊人的计划,然后将其一步步实现。

鸿星联合集团成为了历史,但yellow bank重新崛起。

看着巍峨的大楼,司徒美堂心情极度复杂。

他回上海滩,起初是为了见证所谓第一大亨的诞生,因为叶洛的年轻和手腕魄力,才对他高看一眼,走出了第一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