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斯拉夫洪荒神器!
这些村落既脆弱,又落后。这点人,是没有办法兴修水利的,连改造周围的林地,都很困难。他们也缺乏施工和伐木的工具,因为村落里也同样缺乏从事手工业的匠人。”他解释道:“由于技术落后,他们能养活的专业人员也有限。所以铁匠、石匠这样的工匠,一般只有在中心城镇才能找到。而专业工匠的缺乏,又导致他们缺乏工具,无法提高生产的效率。我说的人与铁,就是这两个方面。”
“那他们为什么不设法改变这个情况?”刚才提问的希腊富豪提问道:“自己没有技术的话,可以从外界引进吧。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卖给他们的。”
“那个地方,是系统性的落后。”郭康摇摇头,说道:“不但民间的情况惨淡,当地领主管理也很低效。”
“普通民众的生产能力极其低下,没有能力开辟土地、开采矿产、建设水利;这导致他们的发展也极为缓慢,长期积累不起足够的储备,去实现我们所说的‘升级’。”
“当地管理者为了获得资源,又要从民众身上收走大量的积蓄。这让他们基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技术进步,因为哪怕有购买工具和学习技术的储蓄,也会首先被领主掠走。”
“而民众一点也不傻。这种处境下,任谁都知道,想要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完全是无稽之谈。他们也因此完全丧失了积极性,开始得过且过。这样一来,他们的生产能力,就更加没有提高的可能了。”
“更严重的是,那里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因为民众极端贫困,缺乏产出,所以领主必须用更大力气去搜刮,而这种搜刮又会摧毁他们自行改进的能力。结果就是,整个罗斯大地,都陷入长期停滞的状态。”
“这么说吧。”他想了想,举了个例子:“大家知道磨么?就是磨面粉的那种。”
众人纷纷点了点头。
“我们这里的气候,适合种植麦类作物。要加工这些粮食,磨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大部分的磨,都是圆盘形的,还刻好了齿。用牲畜拉,或者用风力、水力驱动,都有人使用。”郭康举例道:“但是,在一些偏僻的地区,当地斯拉夫人还在使用石头磨盘和磨棒。”
“那种东西,大家可能都从未见过。就是一个表面平坦的石头作为垫子,把谷物放上去,然后用一根石头棒反复滚动碾压。”他想了想,粗略地估计了下:“这种东西,估计比炎黄还早,大概已经是有巢氏、神农氏那个时代的工具了。但直到现在,他们还在用呢。”
“啊?不至于吧,这是为什么?”不少人都没法理解。
“因为工具不行。”郭康说:“那种圆盘形的石磨,看着很简单,但也需要专门的石匠,使用铁质工具,才方便制作。带研磨齿的磨盘,也是消耗品,需要进行维护。这些,都不是那些贫穷闭塞的斯拉夫人村落,能轻易获取的。所以,他们就只能用这种加工方式更简单的磨了。”
他这个说法,其实都比较保守了。那种石磨盘和磨棒,一般认为是旧石器时代末期或者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西,大致都得有将近一万年了。他一时都没想好,怎么用这个时代的人方便理解的话,来描述这个时间。
中原的神话人物,倒是可以粗略对照下。但要是没上过这边的汉式私塾,估计都理解不了这个时间概念了……毕竟,这会儿的欧洲人通常相信,根据经书推算,创世至今大概有个几千年。要是知道斯拉夫人代代相传的石磨,可能都比天父创造世界悠久,不少人怕不是要发疯……
而这东西,也不会这么简单地消失。在他那个世界的历史上,一些山区的斯拉夫人,把这玩意儿用到了20世纪。这套工具就这么从上古洪荒,一直用到工业、钢铁和枪炮的时代,是那种字面意义上的“去古未远”之物,属于孔老二见了都得惊呼你小子还真复古去了的东西……
而那种转盘磨,其实也不是很“新”。带齿的石磨盘集中出现,最早是在汉初,可能确实和铁工具的广泛普及有关。在那之前,大家一般是用杵臼来处理谷物。在中国以外,最早的磨盘出现在地中海西部,也是随着罗马军团的征服才快速传开的。想来,应该也是工具提升的结果。
更古老的磨面工具,效率也低了不少。有人甚至认为,埃及和西亚地区的人,会有意识地在磨盘上加沙子、石膏等粉末,以此增大摩擦,提高效率。至于砂砾,回头要是有条件,再筛掉就行。
这个想法说实话很吓人,起码在郭康看来,这种故意在面粉里掺沙子的行为,简直是疯了。埃及人的嘴估计得是铁打的,才能吃得下去这东西。但话说回来,工具落后的情况下,有时候也只能做这种无奈选择。否则,恐怕没人还想继续用这种洪荒时代的东西了。
在欧洲很多地方,磨盘至今都是被领主垄断的,可见这东西,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对于生活方式近乎上古三代的斯拉夫人来说,确实没这个讲究的条件吧。
当然,这个例子,本身也已经足够形象了。众人很快了解了他的意思,各自思忖起来。只是,一时也不知道,他们更关注什么。
“那些罗斯人,自己没想过这个问题么?”有人好奇地问。
“肯定想过。那里也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