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纷争不断(求追读)
第71章 纷争不断(求追读)
就在陆逊和潘浚商谈东吴的军国大事之时,在曹魏扬州的寿春城内,大司马曹休也在为魏国的军国大事而忧心。
曹休皱着眉头读完了桌案上的书信,神情中竟多了几分恼怒之意,竟直接将书信扔到了地上。
曹休站起来一手叉腰,另一只手指着地面上的书信怒道:「贾逵竟敢不听我的将令,他不知道我是大司马吗?着实可恨!伯营,应该如何处置这个贾逵?」
贾逵为豫州刺史,负责统率豫州的州郡兵。
按照道理来说,曹休是都督扬州诸军事的职务,似乎管不到负责豫州的贾逵。但曹休在今年被新皇帝曹睿命为大司马,大司马又负责国家征伐,似乎又能管到贾逵。
前几日,曹休从洛阳收到了令其聚集军队的诏令,并以此准备南下作战。曹休以此诏书为依据,想要令贾逵率军向寿春移驻,却被贾逵拒绝。
贾逵在书信中表示要等洛阳的诏令才肯行动。这般回复曹休之后,贾逵彻底将曹休惹怒,并惹得曹休发了这一通火。
曹休看向自己的大司马长史冯平。
冯平说道:「属下恐怕贾豫州还是对大司马心有怨言,所以拿诏令之事来搪塞于大司马。」
曹休冷哼一声:「既然如此,就休要怪我向朝廷上表弹劾于他了。伯营,我来陈述,你来主笔。」
冯平自是应允,按照曹休所意,写了一封弹劾贾逵的文书,并遣人用快马送至洛阳。
臣子之间起了矛盾,向朝廷汇报乃是常理。贾逵敢于拒绝大司马曹休的调令,显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的。
在写信拒绝曹休的调令之后,贾逵也反手写了一封陈述事情经过的表文,也遣人送到了朝廷。
其实曹休下令豫州刺史贾逵到扬州州治寿春集结,这个命令从军事层面来看是并没有什麽问题的。
贾逵身为豫州刺史,若在豫州境内集结兵力,自然是要汇聚到贾逵所在的汝南。而汝南就在淮水边上,沿着淮水顺流而下,就可以到达位于淮水中游的寿春。
寿春是江淮重镇。位居北方的曹魏,若要在扬州之地南下攻吴必须依靠两条水运干线。
第一条是寿春出发,沿着肥水丶施水丶巢湖和濡须水道抵达长江。而这条水道已被魏吴两家瓜分,魏国在巢湖以北驻扎合肥,吴国在巢湖以南的濡须口设坞御敌。
第二条还是从寿春出发,沿着淮河顺流而下丶经中渎水到达广陵。
无论走哪条路,都是一定要从寿春出发。
而除了豫州之外,北方的军队及粮草若要南下,也是要经过寿春的。早在曹操之时,大军和辎重从邺城南下,在黎阳渡过黄河之后,经水渠进入涡水,南下进入淮水,也是在寿春集结。
曹魏其实比蜀汉和东吴,更注重水运的重要。
寿春的重要性不用再多说,以此可见,曹休与贾逵二人的争执根本与做事无关,完全是在纠结于流程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这两人之间的矛盾罢了。
数日后,洛阳,北宫书房内。
曹睿看着两位地方重臣的上表,一封是大司马曹休弹劾贾逵不遵令调兵的命令,一封是豫州刺史贾逵陈述曹休在没有朝廷明确调令的情况时下令,贾逵称其要收到皇帝明确的诏令之后再调兵至寿春。
两份文书就这样摆在皇帝的桌案上,两位封疆大吏之间的矛盾,也只能由皇帝来亲自处置。
曹休是宗室辅臣自不必说,贾逵身为豫州刺史也是一方重臣,而且镇抚豫州多年颇有政绩,乃是一名上马能整军丶下马能抚民的能臣。
如何处理这两名针锋相对的臣子,一时间让曹睿犯了难。
各打五十大板肯定不合适,正是即将用兵南征东吴之时,哪能临战之前先处罚军队主将呢?
若按曹休之言处置了贾逵,那豫州方面的军队由谁来统帅?当下而言,没有比贾逵更好的选择了。
曹睿身为皇帝,也只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两头安抚就是。处罚了任何一人,都会让江东的孙权笑掉牙齿的。
这两封书信自然是由掌管机要的中书令孙资送来的,孙资送来书信后立于一旁,等待皇帝进一步的指示。
曹睿也顺势向递来这两封信的孙资问道:「孙中书,遇见大臣纠纷之事,先帝的惯例是如何处理的?」
孙资拱手行礼道:「此类事情自然是需要陛下亲自判断,不是臣所能置喙的。不过……不过自从先帝年间,大司马一直以来都对贾豫州颇为指责。」
曹睿问道:「有这等事?」
孙资点头:「正是如此。贾豫州为人清正刚直,大司马素来与其不和。黄初三年征吴之时,先帝欲授予贾豫州假节之权,但却被大司马劝阻。」
「臣记得,当时大司马称,贾豫州性情刚烈丶一向轻视诸将,不可授予其假节之权。而先帝果真并未授予贾豫州假节之权。」
曹睿此前并不知晓这两位臣子之间的矛盾,随后又是问道:「贾逵真的轻视诸将吗?」
孙资微微摇头:「贾豫州只是为人刚直而已。」
曹睿闻言点了点头,未作他想。
就在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