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 第136章 这根本就是评委的劫难。

第136章 这根本就是评委的劫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景霖摇了摇头。

有时候吧,这里面牵扯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若是在自己专业里,遇到一些事情,那站出来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是,其他的行业,还是最好不要乱说,不要说太多。

很快。

大会展开。

大家认真听讲。

在会议结束后,则是各有各的安排任务。

李景霖则是在第二天。

直接便来到了大剧院。

展开评委工作。

这一次的音乐类非遗文化全国文创大赛...是在这里“海选”。

当然。

说是海选。

但能够走到这里的,也就只有两百组节目。

“李教授来了。”

其余的几位评委,见到李景霖的到来,也都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曲艺协会的,戏曲协会的,民族协会的,民乐协会的,或是一些资深的音乐家。

一共有六人。

李景霖一一打过招呼后,在评委席上坐好。

准备开始评审工作。

很快。

第一个演出者便走了出来。

这是来自于浙江景宁的一位非遗文化传承者。

畲族民歌。

畲族民歌的传承,两处在江浙,一处在福建。

畲族文化,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他们的文化全靠民歌传承,而他们的民歌,又没有曲谱,全部是口口相传,能存活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急需要保护的一种文化遗产。

在表演结束后。

曲艺协会的一位刘姓评委皱了皱眉。

这個民歌的表演,让刘教授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四下看了一眼,发现其他的评委们也在沉思。

迟疑了片刻,便开口说了起来。

“我其实不是很了解畲族的民歌。”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表演,很有民族气息,但是...关于乡土的气息味道还是淡了点,感觉...更偏向于针砭时弊,而且,内容全都是在善恶的讨论,人性的讨论上,这样的话...”

这是一个很冷门的非遗。

若是不了解的话,的确容易将其归类成民歌,然后戴上民歌特有的有色眼镜。

听到了这位评委的话。

李景霖的眉头顿时挑了挑。

还没等刘教授说完,便微笑着轻轻开口。

“刘教授,畲族民歌,的确很有点冷门...”

看到李景霖插嘴。

刘教授并没有不满。

而是下意识的闭上了嘴。

虽然,打断显得很突兀。

但很明显。

自己和李景霖无冤无仇,他根本没必要去打断自己的发言,来得罪自己。

所以。

唯一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自己说错话了,这年轻人在帮自己救场。

于是,刘教授便若有兴趣的看向李景霖。

“我还真不太了解畲族民歌,李教授,您能解释解释?”

李景霖微笑着点了点头。

倒也没藏着掖着。

“畲族民歌吧,的确也和大部分民歌一样,可以叙世事,陈志趣,寄幽思,诉衷肠的抒情,但也有记时令,劝耕织的内容,因为,畲族文化没有文字,全靠民歌口口相传。”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色点,便是以歌辨亲疏,识褒贬,度优劣,正人心。”

“他的作品,看似针砭时弊,与民族文化有些...背离,但其实,这恰恰是蕴藏在畲族文化之下,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容易能够与现代流行相互呼应,结合的一环。”

听到李景霖的解释后。

刘教授额头冒了冷汗。

旋即不着痕迹的,对李景霖露出了感激的目光。

毕竟。

这第一个节目,还真是邪门。

绝大部分的民歌,大部分是以老百姓的劳动生活为主。

或许有针砭时弊,也有善恶讨论,人性讨论,但那一般不会这么多。

大部分,这类的内容,不是以歌曲,而是以故事,或是民俗传说的方式来传承下来的。

但畲族不太一样。

没有文字的他们,一般会用民歌来记录这些,并且用民歌来讲故事。

微微一笑。

将这小小的突发情况一笔带过。

比赛继续进行。

其实,这并不是刘教授见识浅薄。

非遗音乐那么多。

不可能有人对每一种文化遗产都如数家珍,研究的多么透彻。

就比方说,仅仅是一个“薅草锣鼓”...

就可以有江西一处,江苏一处,四川两处,湖北五处加起来共九处完全不同的风格。

仅仅是分辨一项。

都有可能直接让一个音乐巨佬头皮发麻。

这便是术业有专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音乐类的非遗比赛,仅仅是在海选上,就有七位评委的原因。

每一位选手上场的场次是有讲究的,评委也并不完全是只有这七位。

其中,只有三位评委是常驻的,比如代表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