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出战
士气激昂,将士们的吼声震天撼地,威武雄壮。
在高涨的士气中,讨伐军迈出了向岳邑前进的步伐。
岳邑——在山岳中的城邑。像这座城的名字一样,岳邑坐落在山谷中,相当于一道险要的关隘。
群山环绕,形成了一道天险,若是想要去往康翼王领地的政治中心城市——天于。则必须经过这条岳桂山脉。
在这条绵延千里,地势险要的山脉中,只有岳邑所在的这条山谷,可以安然快速的让人通过这条地形复杂的岳桂山脉。
康翼王的领地——化郢。被岳桂山脉从北向东南纵向分成了两部分。靠东的那部分被世人称为东郢,靠西的那部分被世人称为西郢。
东郢的土地面积只占了化郢总面积约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的面积,全都是西郢。
而化郢的中心城市,天于。便坐落在西郢的中间。
自从康翼王下了死令,不许铁甲军发起进攻以后,玄冥便一直率兵据守在岳邑里。
宥昀之前通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袭康翼王,一鼓作气地占领了东郢的十几座城邑。
可若是攻不下岳邑,无法穿越岳桂山脉,到不了西郢,别提擒获康翼王,便是连康翼王的一根毫毛也休想伤到。
对于粮草补给的价值而言,东郢远远不如西郢。
东郢虽然矿山丰富,盛产各种火药的原材料和火油,可以生产出火药、炸药。但粮食却并不富足。
若只是普通百姓过日子,东郢的粮食还能供应充足,但若是想以东郢的粮食供养宥昀手下的那四十万大军,粮食就供不应求,显得岌岌可危了。
相比东郢无法供应大军粮草的窘迫而言,西郢便显得十分富足了。
若是占领了位于西郢的城邑,宥昀也不必时时依靠从京城运来的粮草,讨伐军也不用担心后勤的粮草被断。
如果讨伐军成功入了西郢,可谓是狼入羊群,在面对铁甲军时也不必顾及粮草,可以放手一搏。
整个化郢,最险要的地势也就是在岳桂山脉上,一旦进了西郢以后,便是没有阻碍的一马平川了。
岳邑——仗着自己是岳桂山脉中唯一好走的路,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玄冥能听康翼王的,真的不再进攻,并不完全是得益于那六个监军。
能让玄冥放弃进攻,据守城邑,更多的是得益于玄冥坚信,岳邑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宥昀想攻打天于,则势必要经过岳桂山脉。如果想要顺利通过岳桂山脉,则要攻下岳邑。
而岳邑呢?不但它身边的岳桂山脉地势险峻,岳邑城在相对平坦的山谷里,也占据了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地形。
铁甲军本就擅长守城,再加上岳邑本身有利的地形。玄冥不信宥昀能打的下来。
于是乎,玄冥便真的听从了康翼王的命令,退守了岳邑。
之前讨伐军没有武装起来时,若是没有康翼王的死令,玄冥兴许还会对讨伐军发起主动的进攻。
但是在面对现在已经全副武装起来的讨伐军时,玄冥可不会自讨没趣。
铁甲军一并被下了死令——只许守城,不许出城迎战。若有将领擅自率军出击,一律按军法处置。
在等到宥昀到来的日子里,玄冥一天比一天兴奋——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讨伐军死伤惨重、溃不成军的样子了。
对于宥昀来说,他自然明白岳桂山脉的险要,也明白岳邑城的重要性。
但讨伐军必越过岳桂山脉不可,在跨越岳桂山脉,征讨康翼王的这条路上,无论是宥昀、还是四十万讨伐军,都别无选择。他们只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阳城一役,虽然让讨伐军只以两千人的损失,便换取铁甲军二十一万之众的死亡,可谓是一场以少搏多的巨大胜利。
但是也为讨伐军的进一步进攻,造成了影响。
康翼王下令反攻讨伐军之后,玄冥之所以第一个攻打阳城,是因为阳城距离岳邑的距离最近。
阳城一战之后,阳城直到两个月后的今天,仍旧没有被修缮。如今屹立在岳邑不远处的,还是一座被炸毁了的废墟。
阳城还是废墟,意味着阳城不能成为讨伐军的据点,也意味着补给讨伐军的粮草,会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粮草的运输路线不经过城邑,便意味着粮草更容易被袭击。
原本可以囤积在城池里,依靠城池保护的粮草,变成了无人可依的“孤儿”。这无疑大大增加粮草被烧毁的可能性。
对于选择炸掉阳城,宥昀是不后悔的。不过虽然他并不后悔炸翻了阳城,没有阳城以后,对补给粮草增加的风险,却是真实存在的。
被拉长的粮草补给线,造成了粮草的容易遇袭。一旦粮草遇袭被毁,那本应该如狼似虎的四十万大军,也会变成强弩之末。
宥昀不是没有想过,等重建阳城之后,再发起进攻。
可他等不起了——日渐猖狂的北螨人不容许他等下去,耗费财力物力的四十万大军也不容许他再等下去。
长孙鸿老将军受伤,病故的消息总是在宥昀的心里挥散不去。宥昀的心里清楚,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