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千禧大导演 > 第八十章 凯戈小课堂开课啦!

第八十章 凯戈小课堂开课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002年,12月14号。

中午12点,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外,人声鼎沸。

数量超过千人的中外记者媒体,特别邀请来观影的特邀观众,几乎将人民大会堂外的广场塞的满满当当。

各种用三脚架架起来的长枪短炮上,闪光点闪烁个不停。

有趣的是,现场的每一位记者,都是穿着一身正装,包括摄影师都西装革履的。

张卫平的要求还真被严格遵守了。

人民大会堂外,一片热闹拥挤的景象,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期待的神色,毕竟这是国内第一部大片的首映!

新画面旗下的工作人员,正严格的进行入场检查,每一個要入场的嘉宾和记者,都必须接受堪比安检的查验,不允许任何电子设备,录制设备带入!

就连记者们,一会入场的时候,也得先把录像机、照相机等设备寄存在工作人员手中,等到观影结束后的记者会采访环节,才能重新领取设备进行采访。

之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主要还是为了防止盗版流出。

之前为了满足奥斯卡参评的条件,《英雄》早在深圳就先让观众率先饱了一番眼福。

结果,就有人利用一些不法手段,将《英雄》的内容盗录走了,并且引发了小规模的盗版传播。

所以,防止不法分子乘这次首映之机进行盗版活动,文化部门专门制定了非常繁琐的种种防范措施,生怕再出电影还没上映,盗版就流出的丑闻。

当然,这也让记者们普遍感觉这次《英雄》首映的架子可真不小。

以往的电影首映式请柬都是主办方快递、邮寄或是当场发给记者,但是这次首映,为了确定一人一证,记者们得亲自前往主办方公司领取请柬,让记者们“无冕之王”的威风一扫而落。

这会首映入场的时候,又要求记者们提前一个小时进行存包、安检、检查、存放摄影设备等一系列繁琐手续,提前入场等着。

这更让记者们不爽了,很多记者都在心里想着,一会观影后的记者会上,他们绝对要让《英雄》剧组感受到“无冕之王”的威力,提问怎么尖锐怎么来!

......

前场记者和特邀观众在有序经过检查入场。

而在人民大会堂内,《英雄》的放映厅里,一群提前到场的嘉宾们,已经汇聚一堂,正在互相交际聊天。

同样穿了一身正装的吴渊,也混迹在其中。

他是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才到京城的,稍微修整了几个小时后,他就跟韩董一起结伴来了人民大会堂,从另一个门进了内场。

有这种待遇的不只吴渊和韩董。

除了《英雄》剧组外,姜纹、陈凯戈、冯晓刚等几位国内一线大导,文化部方面的领导,中影和新画面方面的负责人也都在其中。

这些人很快就划分好圈子,各自交流起来了。

吴渊就和姜纹、陈凯戈、冯晓刚几位导演凑在了一起。

“吴导,这回终于见到真人了,我夫人拍完你的《入殓师》后,回家可是把你一顿好夸啊!”

凯戈导演笑眯眯的看着吴渊,十分亲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虽然《入殓师》没为陈虹带来什么艺术奖项,但凯戈导演向来看重的不是这个,他是真欣赏吴渊本人!

“你的《入殓师》拍的确实很好,电影温情感十足,难怪能拿柏林最佳导演。”

凯戈导演砸吧了下嘴,似乎在回味《入殓师》的内容,然后便有些遗憾的说道:“就是你在镜头美学方面还有些不足之处。”

“电影温情感是有了,但镜头的使用都比较克制和朴实,其实可以更大胆一点的,比如张国榕在雪山下吹唢呐的那场戏,如果让我来拍的话,我会多架几个机位,再增加一个俯瞰的镜头。”

“色彩上,也应该做些设计,雪山是白色的,张国榕如果能穿一身红色衣服的话,画面会更加有冲击感!”

“或者在唢呐上系一条红丝带,在吹奏的时候,红丝带随风飘舞也不错!”

吴渊认真的聆听着,时不时的严肃点点头。

他并不是在做戏,镜头美学这一块,确实是吴渊的短板之一。

他毕竟在梦中主攻的还是商业片领域,这也是21世纪华语电影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么说吧,论电影美学,色彩美学这一块,国内第七代导演全部绑在一起,可能都没陈凯戈、墨镜王、张一谋任何一个人强。

甚至就连姜纹都比不过!

人家姜纹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里,镜头美学也玩得非常溜!

可是商业片不看重这个,商业片更看重电影情节的冲突性、戏剧性,看重商业价值,以及特效的运用。

吴渊在电影特效镜头拍摄这方面,就挺擅长的,让他来玩特效,他敢自信的说,绝对比现在的几大导演都强。

所以他拍《加勒比海盗》一点压力都没有。

哪怕这部电影要运用大量特效镜头,一半的戏都要在摄影棚里拍,他也能很好的完成拍摄任务,对绿幕、小绿人、动捕设备啥的熟悉的很!

要是换凯戈导演来拍《加勒比海盗》,那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