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千禧大导演 > 第311章 成功还是失败?日本定档!

第311章 成功还是失败?日本定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场撑不起投资3亿的电影。

《你的名字》这样一部原创现代校园爱情片,都能够在日本拿下150亿日元的票房,他的《赤壁》上下两部加起来拿个200亿票房不过分吧?

现在的日元还是挺值钱的,一百日元兑6.74元,一百亿日元就是6.7亿人民币,卖上200亿日元,哪怕没有国内市场,那《赤壁》也能保本了。

(海外电影在日本的分账到手只有30%左右。)

可以说日本市场对《赤壁》来说,比华夏市场还要重要!

华夏市场是怎么都不可能让《赤壁》回本的。

“11月有点晚,不过也还行。”吴白鸽颔首道。

在国内被骂就被骂吧。

为了让《赤壁》被世界认可,就应该剔除掉作品里所有有门槛性的东西。

民族特色的东西不能保留,因为外国人理解不了。

个人的特色就更不能保留了。

在华夏观众根深蒂固的观念里,三国演义就是永恒的经典,是不允许改编的,因此观众们所能够接受的只有老版的三国,永远也理解不了其他人的三国。

而海外的观众,对《三国演义》是没什么概念的,一张白纸好作画,吴白鸽相信自己这个更符合海外观众审美的“英雄式”电影,在海外会获得好评价。

这样墙外开花,墙内就会香了。

现在这些内地的记者们各种开炮,批评的声音不绝,等到《赤壁》在海外取得亮眼成绩后,这些人自然就会反思甚至主动承认错误,转而为《赤壁》歌功颂德了。

他可太了解现在的内地电影是个什么情况了。

自卑,但又极度想要被世界认可和接受,稍微在海外取得一点点成绩,在国内就会被捧上神坛。

那个毛头小子吴渊,不就是在好来坞取得了点成就,就被国内奉为超级大导了吗?

吴白鸽嘴角一撇,有些不屑。

在他看来,吴渊只不过是运气好,接手了《加勒比海盗》这个注定会成功的商业系列片而已。

一个好来坞常见的商业大片而已,换他来,他也能拍好,根本没什么值得稀奇的。

像他这样拍了几十年电影,从港岛到台岛再到好来坞,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导演,才是真正有实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优秀导演。

吴渊?走了狗屎运罢了!

光影时代,总经理办公室。

吴渊此时同样也在看今天新出炉的报纸。

不过他手头的报纸,头条文章却不一样。

“评《地心引力》:科幻“真实感”的背后,是国家实力!”——《人民日报》

“舆论聚焦:《地心引力》彰显的文化自信与国家实力!”——《新华日报》

“事实证明,华夏科幻有能力讲好自己的故事!”——《光明日报》

“《地心引力》是科幻片领域的一个突破,华夏电影人开始有信心以自己的叙事方式挑战被好莱坞垄断多年的科幻片。”——《华夏青年报》

“专注于未来,而不是华夏传统的历史史诗——《地心引力》!”——《工人日报》

吴渊手上的报纸,清一色的全都是官媒。

这些官媒似乎是有默契一样,在今天统一都写了一篇有关于《地心引力》的社评文章。

虽然不是头版头条,但能在官媒占据半页的版面,这在过往的华夏电影里,是非常少见的。

特别是最后《工人日报》的这篇社评,文章直指最近在上映的某历史史诗大作,认为其的改编偏离了真实的历史,将跌宕史诗拍的十分小家子气。

虽然没直接点名,但只要看过这篇文章,都知道说的是《赤壁》。

别看韩董、中影好像权利很大,是华夏电影行业的舵手,但在整个华夏体制里,还真的排不上号。

当《地心引力》已经与华夏航天,与宣传华夏力量,提振民族自信心挂钩,甚至有点要成为华夏名片的意思后,这部电影的舆论,就不再是中影能管的了。

哪怕韩董很不想看到这种踩一捧一的行为,可一些官媒还是大肆夸赞《地心引力》,顺带借机批评《赤壁》。

很正常,《赤壁》电影票房好不好,又不影响他们.

反而是《赤壁》的胡乱改编,让很多官媒的老笔杆分外不满。

比起让上头非常满意的《地心引力》,《赤壁》是真的太不讨喜了。

这就和六老师接受不了一些《西游记》魔改的电影一样,官媒里大多经历过《老三国》熏陶的笔杆子们,也不太能接受吴白鸽版本的《赤壁》。

看着这些夸赞吹捧《地心引力》,批评《赤壁》的文章,吴渊心情那叫一个好。

凡事就怕对比!

在梦中的时候,《赤壁》上映时是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虽然也挨了不少骂,但也不至于到让官媒下场的程度。

现在有了个“好作品”的衬托,一些官媒就忍不住下场了。

“哈哈,《赤壁》这周的日票房成绩腰斩了吧?”

“昨天的单日票房,才两千万?和《地心引力》差不多?”

吴渊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