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常的激动。
可范毓敏并没有。
她更激动的是刚才朱慈烺抱了他。
朱慈烺是那种想到什么事就会立刻去干的人,执行力非常强。
在确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之后,朱慈烺就急忙拉着曹彰离开了。
他并没有发现身后的范毓敏整个人差点瘫软在地。
“死鬼……”
“不过这机器不叫珍妮机,应该叫什么呢?”
望着朱慈烺的背影,范毓敏忍不住嘀咕着。
……
很快朱慈烺要在西市建一个大厂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率先发布消息的依旧是杨修编撰的公告栏报纸。
随后这个消息也很快朝着朝堂里流传着。
当消息传到崇祯耳朵里的时候,崇祯还一脸的懵逼。
他怎么没从朱慈烺的口中得知,他要在西市建一个大厂?
皇城外圈共有东西两个市集。
比较欣欣向荣的是东市。
那里有很多的商贩以及店家。
朱慈烺开的同福客栈就在那里。
随后就是各个街道。
其中要数朱雀玄武四大街最为繁华。
可京城外圈一直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落。
以往每到灾年。
每当灾民在京城聚集的时候。
他们都会选择西城门。
整个西市就会变得脏乱差。
那里居住的也都是京城最穷的一帮老百姓。
所以关于商业上面的发展,一直都没往西市计划。
如今正好给了朱慈烺一个空档。
既然你们都不打算发展西市,那西市就让我来发展吧。
果然今日上朝的时候,朱慈烺主动站了出来。
“父皇陛下,儿臣想要建一纺织厂在西市。”
“为何?”
“范家有女范毓敏,研发出了新一代的纺织机器,一个人能干7个人的活。儿臣觉得此机器必有大用,用朝廷的名义建议工厂每日织布,可以把市面上布匹的价格给打下来,让众多老百姓都有衣服穿,同时也能把布匹运往前线,给将士们做棉服。”
“而织布需要用到蚕茧,能够打通上游产业链,让百姓们除了种地还能养蚕。棉装需要用到棉花,同时可以打通下游产业链,让百姓除了种植粮食以外,也能在不适合种粮食的地方种植棉花,百姓们都有衣服穿了,还能够发展裁缝业。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
当朱慈烺说完自己的政见之后,便朝着周围看去。
没有一个大臣出来反驳。
薛国观甚至站出来赞同了朱慈烺的说法。
“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说得有理。”
不过太子党却没一个大臣站出来支持朱慈烺。
他们不站出来是对的。
一但站出来就得给朱慈烺安个结党营私的罪名。
崇祯在皇位上思考着。
随后问道:“需要多少银钱?”
“大概三十万两。”
建个大工厂需要工人。
建那些机器更是大额花销。
不过朱慈烺有莫问莫想两兄弟,他们还认识许多木工。
人力方面交给他们两人应该没问题。
可这种技术工种,他们的工钱可不低。
东西建造出来之后。
五百个女工也需要银钱。
简单的算了算,三十万两可能只是打底。
就在父子俩思考着,到底要不要建这个大厂的时候。
礼部官员有些诧异的问道:“太子殿下是打算让女人抛头露面做工吗?”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回过味来。
他们诧异地看着那个说话的人。
是户部尚书苟悠。
“这有何问题?”
“下官以为不妥,自古以来,女人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
苟悠还想继续说下去。
被朱慈烺直接打断。
“尚书大人可知西北有多少人吃不上饭?”
苟悠有些纳闷,这怎么突然就聊到西北了?
“下官不知。”
“那苟大人又可知,南边有多少人吃不上饭?”
“太子殿下,我们在说关于女人做工的事情!一旦女人出去做工,那家里的杂活谁来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岂不是乱了套?”
“苟大人,现在本宫叫你一声苟大人。你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脑子里除了那些迂腐的思想之外,对国策毫无作用!”
“你!”
苟悠还想说什么,却听朱慈烺继续道:“现如今大明是个什么情况,在场的所有官员应该心里都有了解,女人为何不能做工?他们下地干活,是不是做工?按照你们圣贤书的说法,是不是女人都不应该下地干活?饭都快吃不上了,尚书大人居然还在纠结这种问题,简直是不辨是非!”
“如今朝廷需要布匹,百姓也需要布匹!可布匹价格昂贵!现在有了生产布匹的方式,而且还能增加生产数量。这多余出来的利润可以降低布匹价格,给百姓让利。家里男的需要下地干活,女的进厂织布。一家赚两份钱,是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