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神探志 > 第一章 先祖狄仁杰

第一章 先祖狄仁杰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宋。

河东路。

并州。

此地别称晋阳,后升太原府,虽然三者并不在一个行政层级之上,但三种称呼又都耳熟能详。

比如李渊晋阳起兵,是大唐的龙兴之地,又比如某位胖胖的演员,用洪亮有穿透力的台词,做出自我介绍:

“在下姓狄,名仁杰,并州人士,官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加黜置使,兼幽州大都督,奉旨钦差幽州一切军政要务!”

狄进跟着族亲,走进狄氏宗祠时,脑海里就浮现出这一幕画面,默默一叹,满是怀念:“好想再看一遍《神探狄仁杰》啊!”

这不是胡乱联想。

他这一世的身份,正是山西太原狄氏子弟,这一脉尊前唐宰相狄仁杰为始祖,自唐初扎根于并州,至今已有三百余年。

听起来很了不得,但实际上在唐朝,太原狄氏就不是什么著姓豪门,福兮祸兮,唐末乱世,天街踏尽公卿骨,辕门遍挂权贵头的时期,太原狄氏也没有被乱军重点关照,族中活下了不少人。

当然,活下来归活下来,经过五代乱世,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社会阶层流动极快的宋朝,狄氏愈发衰败。

此番冬至祭,族中各房聚于此地的,只有零零散散的三十多人,无高官,无巨富,即便称作地方大户,都很勉强。

可就算如此,祭祖的步骤,仍然一丝不苟。

洒扫厅事,祭前一日沐浴,备时鲜水果并菜五盘,盏匙箸讫等各种器具,祭祀日着祭服,奠酒焚香,由宗子正式行祭:“天圣三年十一月初十,十四代孙狄元昌,昭告于狄氏之祖,今以阳至之始,追惟报本,礼不敢忘,谨备清酌庶羞之奠,尚享!”

狄进跟着族人,端端正正地行三献礼,仪态上已经完全适应。

事实上半年前,当他苏醒过来,发现自己来到宋朝时,人都麻了。

平心而论,他挺喜欢历史,喜欢那些曾经真实存在的伟大人生,那些惊心动魄的抉择时刻,还有那些令人惋惜的家国遗憾……

但爱好与亲临,是两码事。

农耕王朝的劳苦大众,向来朝不保夕,别说改朝换代的乱世,和平时期都是天灾人祸,官吏欺压,随便一个小小的变数,便能压垮辛苦耕作的一家。

而狄进目前的身份,就是一个空有祖上威名的普通士子。

但没办法,只能努力适应,然后为自己找寻新的出路。

三献礼完成,祭祖告一段落,众人退出祖祠,回到正堂。

各房长者入座,叙旧闲谈,小辈站立。

狄进本也是静候的一员,但主持祭礼的狄元昌目光落了过来,却是露出笑容:“仕林!”

狄进上前行礼:“大伯。”

他虽未及冠,但已经取了表字,唤作仕林。

表字往往由名演化而来,是对名的补充或解释,也有期盼之意,这仕林二字嘛,说得文雅些叫仕途平顺,拔萃翰林,直白些就是想中进士,想当官!

此时狄元昌就是此意:“仕林啊,你天资聪颖,自少笃学,手不释卷,我并非饱学之士,考校不了你这位神童的学问,却是时时盼着你高中……解试将至,温习备考,万万不可懈怠啊!”

后世熟悉的明清科举,一共要考六场,而宋朝只有三场,一场是地方上的解试,一场是中央礼部举行的省试,最后一场就是见皇帝的殿试。

相对而言,解试和省试更加关键,这第一场解试其实在秋天举行,距今还有大半年,但对于盼着出一位进士的狄氏族人来说,确实是迫在眉睫了。

尤其狄进,还是货真价实的神童,中过神童举的。

神童举的官方名字叫童子科,在唐朝时便有,到了宋朝更受重视,名臣晏殊就是从中脱颖而出,赐同进士出身,入了宋真宗的眼,宠爱至极,一度当成干儿子培养。

如今三十六岁的晏殊,已经是枢密副使了。

这个榜样激励了无数人。

狄进在九岁那年,就作为并州的神童,被举荐入京考试。

他通过了考试。

可惜神童举考验的毕竟是孩子,“命官、免举无常格”,即便通过考试,也只有极少数特别拔尖的,会直接授予官职,大部分只是得到铨选的资格或财物的赏赐。

狄进就是后者,获得了朝廷赏赐的布帛和钱财,然后一切如常……

没有官身,回归原州,读书、进学、参科举、中进士,好好努力吧!

但经此一来,终究有了一层光环,不少亲族都将他当成振兴家族的希望。

“把一族的希望寄托在一位十五岁的少年郎身上么?也对,这个时代的进士,确实有这样改变一族命运的能力!”

迎着一双双热切的眼神,狄进作揖:“小侄不敢有丝毫懈怠,自当全力应试,以光门楣,然……”

他顿了顿,微微低头,欲言又止。

狄元昌立刻道:“可是有难处?一家人在此,不必介怀,尽管道来!”

另一位叔伯则叹气:“六哥儿的家我去过,太贫苦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皆有所缺,油灯更是一屋子烟气,熏坏眼睛啊!”

又有族人道:“那福建印坊的书也不成,该用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