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莱昂,一路走好!
样韩王,在鸿胪寺做得顺心吗?」
朱朗錡嘿嘿一笑:「殿下,臣做得挺有意思的。我没事就跟这些外藩聊天,收集他们的习俗和故事。
整理好后,我也准备写本书,就叫《海国外藩奇俗录》。」
朱朗錡是个奇葩,有一项天才技能,语言天赋点满。
各地方言,他听两遍,再跟那人嘀咕几句,就能说得有模有样,你都不知道他怎麽学会的。
被召进京,与一些宁波丶台州人聊天,居然很快把这两地方言学会,能叽里咕噜跟沈万象丶张元勋用方言聊起来。
接触到日本人和葡萄牙人丶他很快就学会了这两门「外语」,当然了仅限于口语交流,书面文字根本不会。
有这特长,加上审查过关,朱翊钧拿他做个典范,任命他为鸿胪寺右少卿。
「好,等着你的大作问世。」
朱翊钧一行人离开四方馆不久,从附近偏僻的小巷里钻出两人,盯着远去的马车看了一会,随即转身离开。
街面上一位挑着担子卖糖葫芦的货郎,还在卖力气的吆喝着。
旁边成衣铺的夥计还在热情招呼着路过的每一人,恨不得把他们都拉进铺子里去看看。
八个警巡兵穿着皂衣,戴着头笠,步伐整齐地从街道上走过去,带头的士官偶尔还跟街边上的熟人打声招呼。
又过了两天,朱翊钧又是一身便服,悄悄来到南苑校演场。
这里十分空旷,是校演京营的场地,周围围了一圈木栅栏,三分之二是陆地,三分之一是水面。
有时候陆战营在这里演练登陆冲锋。
今日在校演场空地上,搭着一个高高的木架子,有二十米高,架子上挂着一个大布囊,正在不断地膨胀,缓缓腾空升起,如同一个巨大的气泡,从木架子中间,慢慢地钻出来,然后越变越大,遮天蔽日。
李瑄丶陈承德丶陈承宗等人看得目瞪口呆。
「这玩意这麽大,它是怎麽浮在空中的?」
是啊,这麽大一坨的玩意,看上死沉死沉的,它怎麽就飘起来了?
「朱老六,你给说说,到底是怎麽回事?」
李瑄转头问朱宥桴。
他是湖广荣藩的永定郡王,也是一位奇葩。
他不爱读经义,最爱读的是《梦溪笔谈》,曾经把《笔谈》里所述的「实验」都做了一遍,耗尽家产。
诸藩宗室里,废人多,奇葩也不少。
这些中高层宗室,出身优渥,不必为衣食所忧,又没有科试压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兴趣爱好中。
不过多的是擅写诗词的文学之士,以及写词谱曲,改进唱腔的「真票友」。
像朱朗錡和朱宥桴这样的「偏才」,数量很少,属于奇葩。
朱宥桴审查过关后,朱翊钧也用他为典型,任命为钦天监少监。
「空气加热后就变轻了,轻者上浮,于是就带动这个气球往上升。」
朱宥桴的回答让李瑄三人似懂非懂。
「朱老六,这球能飞多高?」
「第一次实验,升了一百多米,第二次实验升了四百多米。」
「四百多米,多高?」
朱宥桴想了想,打了一个简单的比喻:「大概朝阳门城楼二十个那麽高。」
李瑄三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个乖乖!朝阳门城楼我站在上面往下看,都头晕心乱跳。还二十个那麽高,那我的心非跳出来不可。」
朱翊钧在旁边问朱宥桴:「制作这个气球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回殿下的话,就是做气球的材质。要密不透风,又要结实。先是用皮革制作,可是皮革必须一块块拼接,缝隙太多了,密不透风就难做到。
后来用绸布做成了一个,第一次升空用的就是它。可还是漏气,升到一百多米就升不上去。
后来我们想了办法,把绸布泡在某种秘制胶水里,浸泡阴乾,再一测试,真得密不透风。第二次一不小心升了四百多米。
因为没有做好准备,人悬在空中两个多时辰,差点出事。我们吸取教训,改进了许多,又升空了一次,三百米。
所以这一次就斗胆请殿下观摩。」
古今中外都是一样,东西不成熟,不全面测试好,是不会请领导来观摩表功的。
木架子上的圆球越来越大,越升越高,大家此时才发现,圆球下方入口处是一个架子,在噗噗地向上喷着火。
架子下面隔着一米多挂着一个篮子,上面站在两个人,一个伸手去调整木架子的喷火装置,一个在小心地整理着绳索。
看着这个热气球在众人的视线里越升越高,从庞然大物慢慢地变小。
先是遮天蔽日,然后屋顶那麽大,接着亭盖那麽大,很快水缸那麽大,最后定格在脸盆那麽大。
「殿下,这玩意有什麽用?」
李瑄好奇地问道。
「站得高看得远。打仗时候能派上用场。在漠南漠北草原上,升空三四百米,再配上望远镜,可以看上百里,方圆数百里,全在他的视线之内。
攻城的时候,有这麽个气球升上去,整个城防都在瞰视之下,可以发信号,指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