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1990:从鲍家街开始 > 第182章 第二个百万销量

第182章 第二个百万销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刚才还说周彦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王祖贤,看到马东方此刻的样子,也信了周彦的话。

马东方一曲演奏结束之后,现场有霓虹人喊“再来一个吧”。

那个街头艺人也上去跟马东方说了两句,然后马东方又弹奏了两首曲子,一首《窃喜》,一首《风筝》。

弹完了两首之后,马东方他们几个也没有逗遛,虽然现场的观众很热情,那个街头艺人也挽留他,但毕竟是人家的摊子,他们占太久也不好。

几个人说说笑笑地朝前走,周彦转头看向王祖贤,“咱们也走吧。”

“嗯。”王祖贤点点头。

随即两人拉着手朝另一个方向走,继续商量着该去哪儿吃饭。

周彦对东京一无所知,还指望王祖贤呢,但是王祖贤比他也没好到哪儿去,两人商量了半天,最终决定继续往前走,碰到第一家吃饭的地方,就走进去。

这个决定下了之后,也就走了三十多步,两人走到一家居酒屋门口。

“走吧,就这个了。”

周彦拉着王祖贤走进去,老板娘正在收拾桌子,见到有客人进来,她热情的说道,“欢迎光临。”

“她说欢迎光临。”王祖贤邀功似地看向周彦。

周彦翻个白眼,“你真棒。”

他一点霓虹语不懂的人,都知道老板娘说的是欢迎光临。

老板娘听两人说中国话,有些意外,随后又用中国话对他们说,“欢迎光临。”

说的并不标准,而且老板娘好像就会这么一句,说完这句之后,就一脸笑意地看着两人。

从七十年代到现在,两国关系逐渐升温,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霓虹人民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出现了一种“中国热”。

《神秘·国度》能够在霓虹大火,也跟现在霓虹的大环境有关系,霓虹人对中国的兴趣,也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上面。

如今在很多霓虹人眼中,周彦的音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这时候王祖贤那蹩脚的霓虹语终于也派上用场了,她用霓虹语对老板娘说,“我们两个人,麻烦拿菜单给我们。”

“请坐。”老板娘点点头,去拿菜单了。

周彦跟王祖贤在旁边的卡座坐下。

老板娘拿来菜单之后,周彦伸头看了看,菜单上面有不少汉字,但是大部分菜他还是看不出来是什么。

找了一圈,指了指其中几个他认识的,“这个山芋是我知道的那个山芋么?”

王祖贤摇头,“不是,这个山芋应该是山药。”

“这个砂肝,难不成是炒肝?”

“这个我知道,是鸡胗。”

“那这个手羽先?”

“鸡翅膀。”

周彦撇撇嘴,他一个没有猜对,随后他又看到了“烧鸟”,“这个我知道,是不是烤鸡肉?”

“嗯。”

“那我就点这个。”

这是他唯一一个认识的菜,自然不能错过。

王祖贤点点头,然后用霓虹语跟老板娘点菜。

点了一圈之后,王祖贤又问周彦,“喝酒么?”

“嗯,喝点吧。”

随后王祖贤又点了酒。

等到老板娘走后,周彦打量了一番居酒屋里面,“看着挺冷清的,没什么客人。”

“当然没什么客人啦,现在才六点多钟,居酒屋才刚刚开门呢。估计要到八点钟之后,这里人才会渐渐多起来,不过也好啦,人太多了不方便。”

周彦点点头,霓虹的居酒屋跟酒吧不太一样,倒跟烧烤摊有点像,产品线都差不多。

原本居酒屋里面挺安静的,大概是看到有客人来了,老板又播放了音乐,是周彦没听过的霓虹流行歌曲。

起初周彦没当回事,过了一会儿,店里面竟然放起了《重逢》(下雨的时候)。

王祖贤也听出了是《重逢》,她朝周彦眨了眨眼睛,“看来老板也是你的乐迷哦。”

周彦笑着摇头,“可能老板都不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现在霓虹的音乐版权管制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变态,街头巷尾的商店播放音乐是很正常的事情,收费也不严格。不像后来,某版权管理机构恨不得向所有播放音乐的场所收钱,收不到钱就起诉,导致很多街头的商店都不敢放音乐了。

周彦听过一个非常夸张的传闻,说是这个机构还要向音乐教室收钱。就是说那些音乐教室在教授学生音乐时候,也应该向他们付钱,因为音乐教室同样是盈利的。

至于老板是周彦乐迷这个说法并不靠谱,大部分商店播放这种纯音乐,其实他们自己对这些音乐都不了解,就是觉得好听,就放了。

除非老板一直都放周彦的曲子……

但想什么就来什么,《重逢》之后,又响起了《风》(菊次郎的夏天),之后又是《觉醒》、《永远同在》,很显然,这是按照《钢琴少年》专辑里面的顺序播放的,只不过第一首的《风筝》略过了。

到这时,周彦也不认为老板是自己的乐迷,毕竟放一整张cd的操作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在周彦他们快吃结束的时候,离谱的一幕出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