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生物能源产业越辩越明
方夜谭!」
面对这些挑刺的声音,嘉禾生化也主动发声。
频频在惠农和微博上做出各种解释。
比如光秃秃的山,光秃秃的树。
这都是栽苗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特意剪掉了不必要的枝条,再加上秋天落叶,所以看起来仿佛只剩了一根主干。
再有树苗看起来矮小和乾燥,反而是其移栽后易成活的关键原因。
「文冠果之所以移栽成活难,主要是由于其『深根性』,它的根长得比杆快。
一年生苗主根深1米以上,所以它能抗旱抗寒,树在供养充足的情况下也可长到2.5米高,但苗子长高了,根扎得更深,挖苗时受伤程度就重,移栽就不易成活。
而嘉禾采用的是温室组培扩繁,露天容器培育,可以通过容器丶控水育苗等技术,让苗子仅长50~60公分高。
这样它的主根就长得短了,而侧根却变得多而发达起来。
所以,我们的苗子看起来虽然有些矮小和乾燥,但这样的苗子移栽后却容易成活,后劲也足!」
「为了提高成活率和延长种植时间,我们采用了修枝丶药水泡根丶泥浆蘸根丶塑料包根等等方法。」
「嘉禾已经在戈壁沙漠里种活了上百亿棵梭梭丶沙棘丶胡杨……论种树,我们才是专业的!」
这样的自信让人动容!
这样的专业科普吸引了不少的关注丶评论和转发!
远在晋省的李永才也在第一时间对此作出了响应,他注册的公司叫晋省绿水青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绿水青山以身说法,述说了这快一年来的经历。
作为第一个响应嘉禾能源林的煤老板,嘉禾给他提供了最大的支持,最好的苗子,从头到尾的技术指导。
即使这样,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
尤其春天的霜冻曾让他惊出一身冷汗,刚栽下去的文冠果很快发出了嫩芽,但霜冻一来,就被冻掉。
然而,很快新芽又发出了,并且长势越来越好。
大半年的时间,春天栽下去的苗不仅长到了一米五以上,解除封印的主根更是拼命的往地下钻。
这让第一批文冠果在夏天的时候就开出了繁花,但为了树的长势,又主动将花疏掉。
即使这样,秋日里的文冠果园依然枝繁叶茂,与新栽下去的幼苗『光杆杆』的园区形成鲜明对比!
但李永才却对『光杆杆』充满了信心!
这样的例子除了李永才,在河西走廊和陇东各地随处可见。
得益于农民工返乡,有部分年轻人留在了老家。
这些人也陆续注册了惠农丶微博等平台帐户,在上面分享着自己的果园。
要麽光杆杆,要麽枝繁叶茂,这才是简洁丶乾净丶利落的嘉禾系文冠果园!
有些果园一看就是异端!
许多谣言和传闻纷纷不攻自破!
但也有人死咬着不放。
比如宁省一些地区机构坚决不承认自己技术拉胯,也比如环保人士等红旗河工程反对者仍在挑刺。
面对一些刻意的刁难,嘉禾生化的副总宁小婧也做了一些剑走偏锋的回击。
「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政府和企业都看好文冠果产业,目标很远大,投资也巨大,但却对文冠果种苗和技术一窍不通,最后掉进了农业这个大坑里。
农业实际上世界上最简单的行业,又是最难的行业。说它简单似乎人人都会种地,说它难就在如果没有社会大众的经验积累,从零起步谁也不会种地。」
「文冠果是一个古老的树种,但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专家和书本上有许多错误的地方。」
「宁省石嘴山几十万亩文冠果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请那些没有任何种植实践经验的教授做指导,
二是太抠门,无论是进种子还是买苗子,都找最便宜的买,想想能有什麽好结果?
等他们发现种子不出芽,苗子不长叶的时候已经晚了。
正是由于种植文冠果全军覆没,宁省才得出了不适宜文冠果生长的结论。」
这样的发言,引起了一些地方的不满,纷纷在报纸上,乃至微博上注册官号和嘉禾生化针锋相对。
宁省地方机构被揭了痛处,直接就开始明嘲暗讽。
「老百姓传言,文冠果是神树,只有菩萨才能栽活,而嘉禾无非是想卖种子种苗,收割投资者。
正如其新成立的五亩换大奔栏目,对自家的品种大吹特吹,一株苹果种苗却卖到了50元,十数倍于市场价,这不是智商税是什麽?」
不止宁省,连蒙省丶辽省丶冀省丶晋省等过去几十年反覆发展文冠果产业的地区都加入了这场大讨论。
只是其馀更加温和理性。
蒙省通辽说:「通辽地区文冠果种子产量曾居全国第一,但产量仍然不能满足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极低的单产,更是让文冠果的经济效益远远比不上畜牧和粮食。」冀省说:「文冠果耐旱耐耐盐硷耐寒等特性让它可以在极端环境下成长,生态效益极佳。
但千花一果的低产性,让原料难成规模,以该树种子作为原料生产成本高,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