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六十七 育种科研人员多少有点犟
鬓发染霜的程老,他的肤色丶身材,一搭眼就是典型的北方农村汉子。
郭阳见到他的时候,程老还在地里加代繁育玉米,手臂上被茎叶割出一条条印痕。
育种基地的环境也简陋,遮不了风,避不了雨,生活上看起来马马虎虎。
但这位程老却一生醉心于玉米育种,面对一次次升迁丶调回大城市的机会,丝毫不动心,甘愿扎根于农村。
得知郭阳的来意时,程老只是称赞,「天玉1号是好品种,比郑单958强。」
「把紧凑株型作为研究方向,依靠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以及群体获得高产,的确是很好的思路。」
郭阳笑道:「程老,嘉禾现在成立了独立的育种公司,计划在生物技术育种领域开展研究,需要你……」
「打住,打住。」
「老头子我不懂什麽生物技术育种,只知道按紧凑株型的思路,现有的几个育种项目能出成果。」
「走吧,我虽然对钱感兴趣,但更担心自己将来一事无成。」
郭阳悠悠的说道,「伱老都选育了二三十个品种了。」
程老眼睛一瞪,「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代表不了现在和将来。」
随后就钻进了玉米制种田里。
郭阳大声说道:「好吧,嘉禾的育种平台会对外开放,到时欢迎你来做试验。」
「那我老程到时一定来捧捧场子!」程老的声音远远传来。
这个老毕登!
其实郭阳邀请程老不是因为他育种有多厉害,都六十多岁了,再厉害能有多厉害。
但其在育种研究上的管理能力却强悍的紧。
其所在的研究所在程老的带领下,白手起家,如今固定资产破千万,是全国县级研究所里面的尖子生!
郭阳默默吐槽,只知道苦哈哈的带着笔和纸在田间地头做记录的老犟种。
又过了些天,接连遭受拒绝的郭阳,又得到了一条新消息。
登海种业研发中心的负责人梁国在张掖指导玉米制种生产,郭阳又连忙驱车赶到张掖。
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就直接钻到了玉米大田里。
梁国今年三十四岁,和郭阳年龄差距并不大。
关于前沿的基因育种丶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梁国也有所接触,两人也挺聊得来。
郭阳感觉到了希望。
但还没等他高兴呢,又走出来个头戴草帽,穿着普通的白衬衫,老旧的裤腰带,皮肤黝黑的汉子。
汉子神色不善的盯着郭阳,「好呀,小子,挖人挖到我李灯海头上来了。」
李灯海?
郭阳看着眼前地道的农民,很难想像这是登海先锋种业的董事长。
李登海神色不悦的说道:「我和小梁刚到张掖,郭总转头就来了,这是早有预谋啊!」
尴尬的笑了笑。
李灯海被誉为华夏玉米之父,不是高官,却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其培育的掖单13在1989年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
虽然随后的研究没有产量上的突破,只在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良。
近几年更是因为经营业绩不佳,和美利坚杜邦先锋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登海先锋。
但李灯海从一个农民技术员起步,一没国家立项,二没科研经费,更没有成群结队的科研助手,
甚至连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一间,其30年间却培育出了30多个玉米高产品种。
这样的人无疑是值得尊重的。
但郭阳可不会因此放弃,「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梁哥这样的人才谁不喜欢。」
李灯海也不愿意放弃亲手培养的干将,何况还是资敌,天玉1号的出现已经让登海种业很难受了。
「登海才是国内玉米种业的老大,小梁你也清楚先玉335的潜力,绝对是国内最优良的玉米品种之一,何况还有先锋公司的技术支持。」
听到李灯海摆出先玉335,郭阳顿时就不乐意了,你如果说登海系列我还可以给你留点面子。
「呵,先玉335?能比得过天玉1号吗?」
「而且嘉禾有更充足的资金,更好的实验环境,技术上在生物育种方向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就等着梁哥这样的人才来组织玉米基因育种。」
李灯海立马反击,说出了他时常挂在嘴边激励研发团队的话。
「多少箱的演算纸也算不出一个良种,条件再优越的实验室也代替不了酷暑严寒下丶疾风暴雨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虔诚劳作,
如果你不甘心做一个庄稼汉,像养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年年月月地伺弄它,机遇随时可能从你身边溜走!」
郭阳仿佛看到了梁国的眼睛在发光,最终只能含泪离开。
唉!
理解不了这些人的脑回路。
杂交育种虽然比传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要有效率,但想保持遗传后代的性状稳定性同样需要经历多代回交。
其过程不仅耗时较长,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但怎麽办呢?
这些老前辈只相信天道酬勤。
只相信一年年的付出,一天天的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