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266章 海水稻

第266章 海水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面积在350~1600亩不等。

「海水稻就是在这里种植成功的,天禾的种子真的了不起。」

「我们水稻所研究了这麽多年,还没培育出合适的耐盐硷水稻种子。」

冬天的海风如尖锐的刀片,无情的割过脸颊,只穿一件厚外套,寒冷直达肌肤身处。

但朱杰却是笑着说这话的。

朱杰是苏省沿海地区农科院水稻所的主任,一生致力于从盐硷苦咸之地催生出稻香麦浪。

「涨潮时被海水淹没,落潮时一摊烂泥」,是东台人过去对条子泥的印象。

如今这里却长出了产量不低的海水稻。

对他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来说,粮食就是最好的奖励。

郭阳也紧了紧身体,跺了跺脚,笑道:「也多亏了你们多年的坚持,才让种子有了实验的条件。」

海水稻是今年才培育出来的品种。

一千斤种子,除了一部分用在海南基地进行加代扩繁外,其馀的都种在了这儿。

事实证明,结果是喜人的。

苏省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沿海滩涂总面积达575.85万亩,约占全国沿海滩涂面积的四分之一。

且在长江丶黄河环流堆积的作用下,每年都会自然增长两万亩。

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后备土地资源。

面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不断淤长的滩涂为保障粮食安全作贡献,是苏省科技工作者当仁不让的使命担当。

从清末状元张謇带领乡亲们在盐硷地上种棉花开始,滨海重盐地块的改良利用就开始了。

此后从未停止过。

近几十年里,从盐城到南通一线,有小一半的土地都是由盐硷地开发而来。

但这里土壤盐分太高,秧苗立不住,水稻不发芽,无法种粮,只能晒盐,久而久之,地上结了厚厚一层盐壳。

沧海变桑田,从晒盐场到农耕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修堤筑堰丶废灶兴垦丶勤种绿肥。

为天禾海水稻的种植打下了绝佳的基础。

听见郭阳的夸赞,朱杰苦笑道:

「惭愧啊,搞了这麽多年滨海重盐土改良集成,也就只能发挥这麽点作用了。」

「可别,你们院培育的杂交狼尾草也是极为优异的耐盐硷品种。」

一边说,郭阳还指着远处海岸边的一块田。

初冬时节,滨海牧场,青草萋萋,几十只羊正悠闲地啃食,一群大白鹅徜徉其中。

郭阳说:「你们这个草种必须得给我来点。」

「哈哈…资源共享。」

朱杰也颇为自豪。

他们院培育的杂交狼尾草也可以生长在盐度高达6‰,甚至8‰的盐硷地上。

草根和茎叶还能固定碳并且吸盐。

一亩狼尾草一年时间可以稀释12公斤左右的盐分。

狼尾草亩产量在10到15吨,除了能降盐,还可以作为龙猫丶豚鼠丶兔子等小宠物的饲料。

草纤维再「老」一点时,也可以加工成羊丶牛类饲料。

只是相比天禾的苜禾1号,狼尾草无论是在治理盐硷地,还是适口性等方面,都不具备任何优势。

仅需1年,配合简单的土地整理,苜禾1号就能将初始盐度20‰以上,甚至是30‰的滨海重度盐硷地,改良成盐度低于3‰的耕地。

成本低,效率快,收益高。

苜禾1号之风已席卷了整个沿海,再加上耐盐硷的大豆丶小麦丶水稻……

朱杰不敢想像几年后的场景。

几人又看了一会儿,行走在海风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冷意。

「郭总,今天能不能赏脸去院里品尝一下大米饭,有十几个新品种叻!」

郭阳刚想答应,李艳的电话又打了进来,「老板,今晚上yang视的《每周质量报告》会播出相关内容。」

「好,我知道了。」

《每周质量报告》是以消费者为核心收视人群的新闻专题栏目,致力于食品an全领域的调查报导。

这下应该稳了。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