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财富
郭阳想起了那个留着长刘海的小伙子,「他是研发玉米收获机的吧?」
一天下来,事实上也不用了一天,一两个小时就证明这机器还存在着缺陷。
靠近地面的秸秆上整齐的留了三四个豆荚,就仿佛…理发理了个板寸平头?
收割刀架太高了,想想原来是玉米收获机也不奇怪。
还有炸荚率也高,地里落了一溜儿的黄豆子。
自己的地,不打算抢一季蔬菜,就收得晚了些,晒得干了些……
这损失,看得郭阳牙疼。
在东北,因为机收损失太高,有些农场和农户都是人工割晒丶机械捡拾脱粒……
嘉禾这麽大面积,想省事省力就只能这样。
其实进口大豆收获机也可以,但丰凯逞能揽了下来……靠,是你们逼老子骂人的。
没过多长时间,就有附近的农户拧着麻袋,准备来捡拾地里未收割乾净的大豆。
郭阳皱了皱眉,「蔡斌,找人把农户驱赶走!」
「啊!?」蔡斌问道:「未收割完的还要啊,要请人来捡吗?」
「你看我傻吗?」郭阳气急说道:「把人卷进收割机,那才是整了个大新闻。」
蔡斌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去安排。
等到晚上时,郭阳就收到了产量数据,一天收割了近四万亩,毛重约1980万斤。
亩产约495斤。
郭阳脸色一黑。
其实这个产量真不低了。
但这可是天豆7号,为西北乾旱区量身定制的大豆种子,种子商店给出的产量是550~650斤。
他给农林局吹嘘的是亩产600斤,当时想着取个中间数应该不成问题。
现在,啪,光辉形象没了!
误差铁定出在机收上!
东北机收大豆总损失率约10%~12%,嘉禾按预产600斤算,损失率约17.5%,按预产550斤算,损失率也达到了10%。
郭阳真没想到会栽在这上面。
还好只是嘉禾的100万亩,一般的农场和农户都不会选择这样的机收方式。
研发小组也连夜改进,有这种惊人的损失和教训在前,改进效率惊人。
后面采收得一天比一天好,亩单产也上升到了五百二三十斤。
这种产量还是极高的,足够吸引玉米种植户改种大豆了。
此时,玉米主产区也纷纷进入了采收旺季,由于《粮油市场报》等媒体和机构的宣传,今年的玉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农户丶种植企业丶地方政府丶粮商丶加工企业丶期货公司,几乎全都打起了精神。
有的享受丰收,有的担心滞销,有的研究价格…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也证明了一个事实,今年的确是大幅超过预期的丰产与丰收。
一时之间,玉米收购价如坠冰窖。
由前期的0.72元/斤左右直接降到了0.50元/斤,跌幅30.1%。
这个价格已经接近于2005年的低点0.48元,按现在的趋势,突破是迟早的事。
与国外期货现货普遍尸横遍野不同,国内现货市场则是冰火两重天。
天玉1号的种植户即使这个价格,每亩依然稳稳的有千元以上的收益,利润还是可观的。
而对于选择了其它品种的农户,收益则在500~800元,极少部分能在千元以上,大多数农户能不亏就不错了。
这导致天禾的口碑两级分化。
有些在期货上亏急了眼的赌徒,四处散播言论,称嘉禾操纵了信息,一手酿造了这场惨剧。
但玉米加工市场上较为平稳。
玉米加工企业由于套期保值的缘故,一般会在期货市场上做空。
玉米跌价,手里的库存亏了,但期货上的收益弥补了回来。
赌徒不在此列。
而且,国家这时候也放宽了玉米生物能源的牌照发放,虽然没明说,但意思都明白。
同时还大力鼓励玉米出口。
在各种政策的带动下,加工和贸易企业在0.50元这个关口开始收购玉米。
0.5元/斤,这已经快到国家的最低收储保护价了!
但是,产量依然太高了!
总体供给依然过剩。
下跌动能还在。
谁也摸不清何时才能止住跌势,早几天入手收购,可能都会形成较大损失。
…
九月二十七日。
郭阳连着在乡下和粮油加工厂巡查了几天,一边保丰收,一边全力收购玉米和大豆。
汽车上,郭阳感受着天玉8号玉米棒子的重量。
「百粒重确实很突出!」
这穗棒子来自那个创造了亩产4100斤玉米超高产记录的农户。
种植模式确实可圈可点,但农户在水肥上进行了超高成本投入才是关键增产因素,没有复制的必要。
但用它作为噱头足够了。
途径嘉峪关和酒泉城区时,沿途的两湖一河新城区丶生态公园都开始了建设。
但郭阳却无心关注。
他一边盘算着这次玉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