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扬州见如海
第150章 扬州见如海
金陵丰乐坊,那所不起眼的三进宅院中。??☆ 6?s????.???? ???
午后温煦的阳光照进书房,博物架上的古玩玉器反射着莹润的光,案上的铜鼎中燃着昂贵的鹅梨香,沁人心脾。
气度俨然的中年人端坐在书案后,细品了一盏新泡的香茶,一个年轻人神情恭谨的站在下首。
「大人,我们在府衙的眼线上报,昨日贾琮和大理寺评事杨宏斌,押了几个囚犯入应天府大狱,且都蒙着头套,难辨面目。
没过多久,应天府大狱便加强戒备,严禁人员进出,宁王还派了大批亲卫守卫大狱,我们的人也打探不到里面的消息,形状十分诡异。
今儿一早,我们安排在宁王行在附近的探子,发现贾琮带了两名宁王亲卫,从朝阳门出城,不知去向。」
中年人眉头一皱,放下茶盅,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问道:「他们把那些浪人安排在了哪里。」
那青年人回道:「栖霞山大慈恩寺营造工地。」
「最近宁王像是开了窍,突然就查到了周素卿,让我们不得不除掉汪恩,如今又不知拿住了什麽人,将府衙大狱守得如此森严。
这动作是越来越大了,不能不防,盯着水监司的动静,只要有合适的船只,就让他们送东瀛人出海躲避风头。」
「还有,听说敬轩的夫人和女儿去了姑苏省亲,必要的时候,派人关照一下……。」
……
扬州,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距今已二千馀年。
大周立国以来,扬州成为两淮盐业专买之地,南北货贸枢纽之所,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
十里扬州,物富人丰,市盈珠玑,富庶繁盛不下于金陵。
太祖称制之初,两淮巡盐御史初为临时派遣,流官形制。
到大周洪宣年间,随着两淮丶两浙丶长芦等产盐重地,盐事发达,盐税收入日重,几占国朝赋税十之三二。
而贩卖私盐之举日益猖獗,私盐贩卖暴利极高,私盐贩子为谋取暴利,常不惜铤而走险,杀官造反之事都时有发生。
朝廷为强化地方盐政,护保赋税源头,便把巡盐御史转为定职,坐镇当地主持盐政。
两淮丶两浙丶长芦等地各设巡盐御史一名,主管盐税收缴丶监督盐商专卖丶纠察私盐贩卖丶管理盐政官吏。
大周的巡盐御史,虽有御史之名,但并不是单从都察院选拔,而是六部之中才绩出众者都可遴选。
且转任巡盐御史后仍按原有品级,所以历来各地巡盐御史,既有五品衔的中官,也有二品衔大员。
但不管品级大小,手中权柄却是一样的。
两淮之地,乃天下盐务第一要址,两淮盐税更是大周赋税一个扼要源头。
因此,两淮巡盐御史在当地官场地位超然,说是位高权重,也是半点不过。
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曾是名震天下的探花郎,任两淮巡盐御史多年,在两淮之地官声威望甚高。
宁王之所以派贾琮来见林如海,就是因为林如海是他的姑父。
自从应天府大狱中审讯出一番原委,其中牵扯甚广,金陵卫所丶卫所水监司丶锦衣卫等都疑窦不明。
金陵城内危机暗藏,幕后之人如得知应天府大狱中关押何人,说不得会走而挺险,就凭宁王手中一百亲卫,又做得来什麽事。
贾琮深知其中厉害,一路上不敢稍有迟缓,从清早出发,马不停蹄。
一直到夜幕深沉之时,手持圣旨与宁王令牌,叫开城门,率领两名亲兵冲入扬州城。
……
两淮巡盐司衙门。
虽然已夜深,后衙书房中灯火通明,林如海还在批阅这两日积下的公文。
这时家仆来报,门外有神京荣国府长房子贾琮求见。
林如海听了一惊,怎麽是他,为何会这个时辰突然到访。
这几年女儿的书信中常会提到她这位表哥,称他诗书俱佳,超于常人,为人更是聪颖温厚,是贾门最出色的子弟。
自己女儿自小灵秀聪慧,满腹诗文,向来都是眼高于顶,目下无尘,倒是很少见她这样说一个人好话。
二内兄存周膝下那位衔玉而诞的公子,名叫宝玉,听说也是个极出色的,自己女儿信中就从没提过,更不用说如此溢美之词。
月前又传来消息,这少年中了雍州院试案首,还被皇帝特封了八品官身,也果然是个出众的,自己女儿倒是有几分眼光。
这些日子又听来往金陵的同僚说起,他的这位姻亲晚辈,如今奉了皇命,在金陵大慈恩寺为宪孝皇太后抄经祈福。
林如海久经宦海,见多了风浪,知道贾琮自金陵赶来,深夜求见,必有要事,连忙让家人把人请到正堂相见。
不一会就见家仆带一少年进来,虽一脸风尘仆仆,但身姿玉立,气如芝兰,相貌俊美英睿,令人见之难忘,果然是少见的一表人才。
他突然想起女儿那些溢美之词,单看这少年相貌就已是世间少有了。
贾琮对这位出身五世列侯之家,贵勋子弟中罕见的探花郎闻名已久,见他三十多岁年纪,儒雅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