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刘海查探并无进展,不仅不做责备,甚至让他全力侦缉,一应精干人手可以随他调配。
上官对此事的重视,让刘海信心倍增,对精铁之事愈发不敢有丝毫怠慢。
既然无法查到劫走精铁的贼人,他只能绞尽脑汁,另辟蹊径,目光重新回到甄家最可疑的甄世文身上。
虽然锦衣卫没有证据拿问甄世文,但却不影响刘海仔细翻查他的底细,希望能找到一些可疑之处。
这本来是一筹莫展之际,想出来的一个笨办法,甚至有些刻舟求剑的意思。
可偏偏是这个笨办法,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些端倪。
他从市舶司调取甄世文两次私运火枪的记录,发现他第二次私运三支鲁密铳,同船运了个英吉利银匠入金陵。
这个和走失火枪一同进入金陵的英吉利人,引起了刘海的注意。
他让人暗中访查甄家在金陵所有店铺,都没发现这个英吉利银匠的存在。
似乎这人进入金陵后,就奇怪的消失了踪迹。
这让他对这个英吉利银匠,产生了怀疑,虽然这种疑虑,一时找不到支撑的证据。
但在海云阁精铁被劫,事情进入死胡同的时候,这点怀疑也就成为刘海唯一可抓住的稻草。
后面的街巷查访中,这件事都被他放在心里。
……
昨日终于收到相关线报,指明应华门附近这家吃食店,日常经常有西夷白人出入,刘海便带着手下过来碰运气。
他在店中随便找了桌子坐下,又让手下找了店铺老板过来问话。
那老板看了刘海的属下出示锦衣卫腰牌,吓得脸都白了,只是想不出那里触犯了这些煞星。
刘海问道:「我听到消息,说你店里常有白夷人出入,其中有没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白夷英吉利人。」
那店主战战兢兢说道:「启禀官爷,这西城的生意不好做,小店为了混口饭吃,会做些夷人爱吃的胡饼熏肉,来过的夷人可不少。
并不知官爷说的是哪一个?」
刘海从怀中拿出一页文牍,这是他从市舶司文牍中抽取的一页,上面详细描述那英吉利人的样貌。
随着大周海政推行,金陵海贸之业大盛,每日都有不少夷人进入金陵,其中良莠难辨。
市舶司为了加强管控,以防万一,所有入境的西夷人,必须具备齐全文牍,才能上岸入城,并且要在市舶司进行登记。
这些登记的文件中,不单记录入城西夷人的名字国籍,还会用文字描述大致相貌特徵。
而这些样貌描述,也成了刘海寻找这个英吉利银匠的重要依据。
刘海拿着那页文牍,说道:「此人体型伟硕,身长六尺,金色卷发,鹰鼻,蓝眼,脸肤微赤,左鼻翼偏下,有一颗黑痣。
这样的形貌,可曾在你店里出现过?你可要想好了,如果知情不报,或有意隐瞒,你这家店就不用在西城开下去了!」
那店铺老板听了刘海恐吓,吓了一哆嗦,连忙说道:「按官爷怎麽一说,店里还真来过这样样貌的夷人。
这人身材比常人高许多,还和官爷说的一样,左鼻翼下长了颗黑痣,十分显眼。」
刘海听了神情一振,连忙问到:「这人何时来过店里?」
那店主说道:「这夷人半个月前来过店里,他还很喜欢吃我店里的胡饢和熏肉,还有煮熟的牛乳。」
刘海听了这话,眉头微皱眉,有些质疑的问道:「你这店里这麽多客人,他半个月前来过,你还能记得怎麽清楚?」
但店主陪笑道:「官爷说的有理,要是寻常时候,小人必记不清半个月前来过的客人,只是这个西夷人有些不同,所以小人才会记得。」
刘海目光一亮,问道:「到底有何不同,赶紧说来。」
那店主说道:「半个月前他第一次来,后面虽然没再来,但他身边一个随从,后面却来了好多趟。
他说那西夷人吃不惯大周的米粮,只爱吃我店里的胡饢丶熏肉丶熟牛乳。
所以每隔三天,那随从都会来店里买一次这些吃食。」
刘海一听这话,神情兴奋,一下子站了起来,问道:「那随从有没有说,他们住在那里,他上次是什麽时候来买过吃食?」
那店主回道:「他们住在那里,小人没问过,也没打听客人住处的道理。
不过那随从每次买了东西,都从应华门出城,必定住在城西郊外某处,上次他过来买吃食是两天前,算时间明天应该还会来。」
刘海目光炯炯,他实在没想到,精铁被劫之事,自己无计可施之中,胡乱翻查之下,这个引起他注意的英吉利人,居然真被查出了下落。
他望着高大巍峨的定淮城门,口中喃喃自语:「西城郊外……。」
……
西城郊外,巍峨绵延的钟山山麓,草高林深,树木扶疏,人迹罕至。
在一个夹山的路口左侧,是一大片茂密树林,林中光线昏暗,黑葵葵的一片,林子外根本看不清林中景象。
林中停着一辆马车,还拴着五六匹骏马,在悠闲啃食地上青草。
马车周围有五六个佩刀的精壮汉子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