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上谕彰功勋
十七八岁的少年,骑着一匹瘦马,从定淮门入城,悠悠缓缓到了吃食店。
他人还下马,便对着店里喊道:「掌柜的,我从西城郊来的,还是老规矩,十斤熏肉,五斤胡饢,五斤熟牛乳,东西要最新鲜的。」
那店主一边吩咐夥计准备东西,一边走到刘海身边,低声说道:「官爷,这小子就是那白夷人的小厮,今天正是照旧给那夷人买吃食的。」
刘海说道:「你尽快准备东西给他,一切照常,其他事情都不用你管。」
那店老板得了刘海吩咐,便照常准备两大袋吃食,那小厮将吃食挂在马上,又悠悠缓缓离开店铺,从定淮门出城。
刘海和几个手下使了眼色,各自跟了上去……。
……
金陵,钦差官驿。
自大理寺完成案情审讯,为期三天的城内大搜捕,虽引起不小波澜,最终平稳度过。
至此,郭霖下金陵传旨,不到五天时间,金陵大案诸般事宜,就已全部完整收宫。
一百五十名嫌犯全部落网,当年水监司大案,给金陵官场埋下的阴霾和流毒,就此一扫而空。
如此雷厉风行丶迅捷高效的处事威势,实在有些炫人眼目,让郭霖心中着实惊喜。
他出神京之前,贾琮在金陵侦缉案情,除了查出罗雄的嫌疑外,还并无其他突破。
他原本以为这次下金陵,多半是件苦差事,需要耽搁很久时间,心中实在没底。
而且圣上对处置杜衡鑫的态度微妙,即便郭霖多年服侍皇帝,深知其心性,对处置此事也觉得棘手,实在颇为头疼。
却没想到贾琮刚将杜衡鑫擒获,移交给锦衣卫不到半日,竟然就被人中途刺杀,至今凶手缉拿还毫无头绪。
这虽给金陵大案稽查之功蒙上瑕疵,不过对郭霖来说,以他私下的心意,此人死了倒是更加乾净。
要是真把他押回神京,圣上真要来个专案审讯,还不知审出什麽祸事,郭霖对十五年前的往事,知之甚深,如今想起还遍体生寒。
对他来说,杜衡鑫这个祸胎死在金陵,这才叫一了百了。
再说人是在锦衣卫手中丢了性命,和他这个传旨钦差,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当真是爽利的紧。
所以,等到诸事皆了,他便马上书写上谕,详细叙述金陵大案侦缉落案始末,准备尽快急送神京。
上谕之中贾琮是无可置疑的首功。
如其掌事金陵中车司,查究出周正阳丶罗雄的罪行;
领兵潜入姑苏,夜擒周正阳,智计迭出,全身退出姑苏城,在城外五十两两军对垒,设伏生擒罗雄;
之后勘破丰乐坊的刺杀疑局,在沿江水路活捉杜衡鑫。
这每一项都曲折离奇,奇谋陡生,令人炫目,几乎夺去了金陵大案侦缉的所有光芒。
更不用说城内搜捕之时,以八百火枪兵弹压震慑宵小,使得最后的城内搜捕能圆满功成。
郭霖能够预想,这份上谕只要上报到宫中,贾琮的名字将会再一次响彻神京,圣上的封赏只怕也轻不了。
……
当然,整件事情始末,也少不了郭霖一份功劳,他是传旨钦差,被赐予节制陪都六部官衙的大权。
如果不是他放权给贾琮,贾琮也无法快速控制金陵十三门,急调火枪兵入城,后续的审讯和缉捕,也不会如此顺捷有力。
至于杨宏斌审讯要犯有度,极快取得所有口供,在郭霖看来,不过是补过大理寺泄密导致周正阳逃遁的罪过,算是功过相抵。
在这份奏章还提到了张康年。
这位前金陵都指挥佥事,曾让贾琮和邹敏儿抱以最大的怀疑。
那日丰乐坊张府门前发生血腥拼杀,把守张府的二十个五城兵马司兵丁,以及五个锦衣卫,全部被人砍杀于张府门前。
张康年被刺客救走,从此杳无音讯。
直到三天内城搜捕结束,才有应天府的衙役,在城中一处废弃旧宅,意外发现张康年的尸体。
经过仵作查验,张康年是被杀,而且已死去多日,身体都已起了尸斑。
按照时间推测,应该是那日他被人救出张府之后,就被人杀死在废弃旧宅,而这里离丰乐坊并不远。
没人知道他是如何被杀,但是贾琮和杨宏斌知道情况,大致也能推断出当时的情况。
一直到贾琮将周正阳押送金陵,杜衡鑫和张康年,那个才是水监司大案的真正主谋,都没有最终确认。
杜衡鑫和张康年同住在丰乐坊,杜衡鑫在潜逃出港之前,派了心腹爪牙袭杀看守张府的兵卒,将张康年掳走。
企图让张康年吸引城中所有注意,让他可以从容逃出金陵,这李代桃僵之计,本来十分高明。
却被想到这个关口,贾琮突然收到告密信,让杜衡鑫一番筹谋落空。
所以,张康年被人劫走后,才会很快被杀了灭口,并弃尸在废弃旧宅中,让他做了杜衡鑫的替死鬼。
堂堂的陪都兵部右侍郎,最终落得这种下场,倒是让人有些唏嘘。
但是,根据周正阳和罗雄的供词,以及邹怀义留下的秘帐。
张康年任职都指挥佥事数年,早就被杜衡鑫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