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向六老师道歉,双标自有标准(23)
截取了六小龄童一段话,变成他要代表孙悟空,代表《西游记》。
弄出了「章口就来」「灵堂卖片」这种词汇。
很惭愧,沈三通也玩过这个梗。
等过个几年,舆论澄清,才发现六小龄童当年演《西游记》只拿了两千块钱。
人家之所以去演,是为了猴王传承的名誉。
《西游记》大火之后,也有人请他演孙悟空。
但只要谈情说爱,胡编乱造,给再多钱,他都不演。
之所以要解构六小龄童,就是为了打倒他这个猴王传人几代传承,演出来的活灵活现的美猴王。
不打倒六小龄童的美猴王,试问各种丑猴子,还有演技差,连个棍子都不会耍的真人猴子,怎麽能立得住荧幕形象?
第一棒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以及后来的《西游降魔篇》。
每部西游记题材电影丶电视剧,都会解构六小龄童。
谁让他形象太经典!
一部戏动辄宣发上千万,甚至几千万,花个十分之一在这方面,六小龄童拿什麽对抗?
再加上六小龄童形象还不错,童年的记忆。
给白纸点墨,本身符合宣传效应,能带来流量。
稍微引导,就形成了后世的局面。
前世大陆偶像剧也是如此,拍出来就被嘲。
渐渐的国产电视剧开始请弯岛导演来拍。
打着两岸合拍的旗号,其实都是弯岛工作人员在主导。
如果不是广电规定,主演必须配比一个大陆人。
弯岛导演能从头到尾全给你塞满弯岛人。
就连对时尚有所了解的郭静明,当时拍电影都觉得请弯岛人才是潮,大陆就是土。
一定要避免大陆化。
请了一大堆弯岛幕后工作人员,以及各种弯岛演员,拍了一部《小时代》。
不敢说所有,但大部分不接地气的国产剧都有港台团队和资本的身影。
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一种声音,现代剧只能看港台团队拍的。
发展到后世,这些港台团队和资本弄出「土」掉渣的国产剧。
比如会英语就是高级丶外出用餐必是吃西餐丶创业想成为下一个谷歌下一个Facebook。
完全不提国内网际网路公司。
出国留过学,在国内鼻子翘上天,比北大清华厉害。
这些桥段的土,不是接地气。
而是膝盖没在泥土里那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