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改革地方和军队
第142章 改革地方和军队
战争结束了,自然要好好休息一下,但彼得没法休息,他收到了康斯坦丁的信,上面写了新军在战斗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让彼得意识到即使有火绳枪和西班牙方阵,军队也不是百分百防御成功的,特别是火枪阵,三段射击的时间根本不够。
彼得也知道火绳枪的射击动作多,但这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火器了,要不,改成九段射击得了。
不过,火炮的威力是不错的。不管是青铜火炮还是铸铁炮都能发挥应有的威力,特别是铸铁炮,发射频率比青铜炮快,而且不像青铜炮那样射几发炮弹就软了。
铸铁炮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炸膛问题。而炸膛一部分是发射太频繁,一部分是材料不过关,这两个都好解决,毕竟冶铁技术瓦拉几亚也走在前列。
彼得在康斯坦察和索菲亚等地修建的冶铁工场每年可以生产40万罗马磅的生铁和铸铁块。这些东西用做火炮制造是足够的,如果不是原材料受制,产量还会更高。(1罗马磅=328克)
火炮重要,弹药也同样重要。目前所有的炮弹都不能爆炸,而是靠冲力来破坏或摧毁单个的目标。能爆炸的炮弹虽然出现,但性能很差。威尼斯人1376年在贾德拉使用了这种炮弹。使用这种带导爆索的炮弹对炮手来说是极其冒险的:首先要在铜制或铁制的炮弹壳内装上炸药,再安上引线,将其点燃,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炮膛内。结果是许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当即丧命。
目前使用的炮弹大部分是石弹,还有一小部分是用其他材料制作的,至于火药炮弹是没有的。谁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点燃引信呢?
彼得决定将科技树的火炮科技给点满,奥斯曼前期也是依靠强大的炮兵将对面的军队杀的片甲不留。为此,彼得决定扩大对火器的研究和制造,而这一扩张,必会引起产业链的扩张,对经济也是好的。
米尔恰也对火器起了兴趣,在对奥斯曼的战斗中,火炮发挥了威力。他还是要再增加火炮。
在这之后就去种田时间,而随着领土的增加,又要开始新的行政规划。原有的省已经不太适合了,为此,彼得决定采用行省制度。注意,是在直辖的地方采用行省制度,和郡国并行制不算冲突。
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就是矛盾,如何处理矛盾是各国头疼的问题。当集权过度,那么地方的行政积极性就降低,行政效率大下降。与此同时,地方官员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地方官僚机构冗杂,使得国家财政负担加重。集权过度也会导致地方应对外患的能力下降,难以抵御周边民族的侵扰。北宋就是集权过度的一个例子。到了王朝末期,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朝廷又会向地方下放权力,但是又使得地方割据势力坐大,导致国家崩溃,东汉、唐朝就是如此分崩离析的。
因此,如何在保障中央集权的条件下提高行政效率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从东北来的金国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金国灭北宋之初,在燕京设置了行台尚书省,作为尚书省的分支机构。行台尚书省由尚书省派出,在地方拥有较大的军政自主权,有利于金国对中原的控制。海陵王迁都燕京后,行台尚书省被废除,但是这种模式却流传了下来。元朝时正式确立。
行省往往掌握着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等大权,自主性较强,适应了元朝扩张的需要。和宋代的路相比,行省的管辖范围非常之大,权力也增大,行政积极性提高。同时,行省是中央机构的派出机构,其主要官员来自于中央,而不是从地方选出。因而行省的权力来自于中央,他受到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的节制。在从这一点来说,行省制解决了集权和效率的矛盾。
行省制保障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但制度还是在不断改进的,但总体还是以中央集权为主。
地方改革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瓦拉几亚的疆域也不比元朝,所以一切还是慢慢来。借着罗马帝国的地方规划进行改造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
原先的省改为县,上面则是省。抛开新增加的领土,这次行政规划将原本土地划分为10个省和一个总督区,全部的官员都由中央指派,如果不合适再进行改革。毕竟他有的是时间。
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几年彼得的改革虽然效果显著,但带来的副作用也有些明显。比如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让一些地主的利益受损,农民的负担又有些加重。一些零星反抗时有发生。
不过,改革的好处时大于坏处的。不过五年时间,整个瓦拉几亚焕然一新,民众的力量彻底调动起来,而建立的全国机构可以让统治者知道自己还有多少钱,征集多少军队。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好处。
在外交上,这次来的使者多了几个,波西米亚、勃兰登堡、条顿骑士团、丹麦、勃艮第,甚至还有英格兰、法国、阿拉贡、卡斯蒂利亚、佛罗伦萨等国家,可以说瓦拉几亚的知名度又一次提高。
瓦拉几亚重视邻国和贸易大国的关系,其他的也就是走个过场,但除了这些,与莫斯科大公国保持良好关系也是瓦拉几亚的外交方针。莫斯科想要出海口,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