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锦衣卫」,野无遗贤
书法,是不可能过的。
颜真卿丶张旭那个水平,是没人能达到的,但次一级,如李瑄的书法老师李琚那样还是要的。
考试不糊名。
杜甫看到诗的试题后,稍一思,就连下二十韵的古体诗。
另外还有占据成绩比重不高的策论,杜甫有所收敛,仔细写了一篇。
李林甫只是在几个区域转了一圈,就回幕后喝茶休息。
他目光闪烁,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随着日落西山,制科考试结束。
杜甫和元结,皆轻松地走出贡院。
其他的文人士子有信心满满的,也有沮丧的。
考得好不好自己心里清楚。
「铛铛铛!」
三天后,贡院外放榜,敲锣通知的兵卒,将此消息传遍诸坊市。
文人士子们,蜂拥而至。
连没有参加制科的人都去凑热闹。
今年有二十三人进士及第,他们想看看制举有多少人及第。
贡院外,红纸之上,黑色笔迹。
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
一共十二人。
「制科才十二人啊!」
「今年参加制科的人千多人,才中十二吗?以前不会这麽少人的。」
「难道今年考生水平不行?」
「有进士科在前,有能力的士人都考进士去了。」
「没有杜甫啊!天水王亲自见他,不该是徒有虚名的人啊!」
「据说杜甫报名的是诗,他的诗大气磅礴,那句『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不是凡人能作的?再加上天水王为何他提名,不该不上榜的?」
「咦!这份榜单上好像全是官吏,没有一个白身啊……」
突然间,有人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
制科不单有白身参加,还有一部分八九品的小官,他们没有「进士」的功名,想通过制科及第,在圣人面前露脸,得以提拔。
这类官吏占据应试者的十分之一。
然而这十分之一,却拿到所有的及第名额。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此时,杜甫奔跑至一个榜单旁停下,他迫不及待地挤入人群。
杜甫!
榜单一眼望尽,并没有这两个字,杜甫如晴天霹雳一般,僵持在原地。
他再次落榜了!
而且他又引以为傲的诗文落榜。
他是大诗人杜审言的孙子,认为「诗是吾家事」。
哪怕是一顿饭,都能想出一首诗来。
在这方面落榜,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
他告别在洛阳的妻子,信誓旦旦地承诺在及第后,将妻子接至长安。
现在却是……
而且杜甫无法再去找李瑄了,连制科都落第,还有什麽颜面呢?
一瞬间,杜甫仿佛直接老去十岁一样。
那种轻狂的气质从他身上远离,一去不复返。
元结也一时怀疑自己。
……
跃龙殿中,李林甫带着十二名制科及第者,面见李隆基。
并且将他们的试卷都呈上。
「制科及第者只有十二人吗?」
李隆基在幕后粗略看一下试卷,向李林甫问道。
这些试卷没有勾起李隆基的兴趣。
「回圣人,只有这十二人及第。且这十二人原本都是在朝的八品丶九品官吏。」
李林甫向李隆基回答道。
「应举者一千五百馀人,其中白身应该占据大半才对,难道一个白身都没有及第吗?」
李隆基眉头一皱。
他从来未遇到过这样离奇的事情。
「这正是圣人的英明,与天下的福气啊!」
李林甫突然跪在地上,向李隆基祝贺道。
「右相何意?」
李隆基摸不着头脑,右相怎麽突然行此大礼?
「此乃野无遗贤之象,每年的科举,已经够选拔白身。其他的人才也皆入朝中,再怎麽选拔,也只是在朝中。野外皆是庸才。」
李林甫向李隆基回答道。
《尚书》中说:「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意思是民间没有人才了,正是天下太平,国君圣明的象徵。
这是一个很顶级的马屁。
而代价却是无数文人士子的努力与汗水,付诸东流。
文人士子也会对科举失去信心,连圣人下诏的制科都能作假。
谁又能保证进士科没有猫腻?
「右相之言,颇有道理。将野无遗贤,告知天下。以后制科就不再举行了,常科足以选拔人才。」
李隆基抚掌大赞。
因为野无遗贤,并非贬义,而是在唱他的功绩。
制科的成绩已经公布,李隆基为了自己的颜面,为了自己的虚荣,选择了相信这个非常荒唐的谎言。
他不知道的是,「野无遗贤」这个褒义词,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成为贬义。
「谨遵圣人旨意!」
李林甫再拜。
随后,李隆基和李林甫一起出幕后,在跃龙殿召见制科及第者。
问询他们的官职后,李隆基让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