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监官吏,斩杨国忠 五杨
在权力未稳的时候,李瑄只会任命听从他的人为公卿大臣。
户部尚书的位置,李瑄准备交给韦见素。
兵部尚书为封常清。
李瑄召高适和岑参为兵部侍郎,辅佐封常清。
杜璡和萧华为礼部侍郎。
刘眺为户部侍郎。
召王昌龄为工部侍郎。
王璵和上官青为刑部侍郎。
召张镐为吏部侍郎。
完成六部的根基,再提拔一些李瑄认为有能力,品德良好的旧属为郎中丶员外郎。
同时,李瑄让岳父裴泛为大理寺卿,判刑事。
令李峘为司农卿,负责粮食积储丶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
令吕堙为太府卿,负责国家的财政和物资官吏。
令兄长李霅为宗正卿,负责皇室事务和宗庙。
他让颜真卿主持安西丶北庭政务,兼任鸿胪卿。
令亲信刘单,兼任卫尉卿。
以姜度为太常卿。
以兄长李季卿为太仆卿。
九寺之中,除大理寺丶太府丶卫尉丶司农丶鸿胪以外,其他大都是为皇室服务,在皇帝无实权的情况下,没什麽份量,所以李瑄让他能力不太突出的兄长担任。
五监国子监丶少府监丶将作监丶都水监丶军器监,李瑄提拔李华丶李栖筠丶李琚丶魏少游丶王维等人,其中王维为国子监。
他要不愿意担任,李瑄会任命王维为秘书监,继续半隐半官。
至于御史大夫的位置,李瑄暂时不设,他以颜杲卿为御史中丞,主持御史台事,提拔英俊,监察百官。
以六部尚书丶侍郎为例子,都兼任天策府官职。
天策府长史为从三品,李瑄准备让李岘兼任。
另一个从三品的官职为天策府司马,李瑄以心仪的李泌兼任。
其他府从事中郎丶军谘祭酒丶主簿丶诸曹参军事等,也由亲信官吏兼任。
完全形成以李瑄为核心的整治框架,将一些不听命的老臣调到闲职丶不重要的职务上,如诸寺少卿等,要麽直接使其罢官养老。
攘外必先安内,他要向西征战,必须政事稳固。
他现在屁股还未坐稳,最担心的是他出征的时候,一帮老臣在后背捣乱,还权李隆基。
这种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
在这种情况下,李瑄只能相信亲信。
哪怕离开长安,也会让罗兴率领一万天策卫留下,以防宵小之徒。
但李瑄任命官吏的事情,在赵奉章丶杜璡丶颜杲卿回来之前,不会向长安公布。
当然,李瑄也留下一些侍郎的高官,为内心矛盾,还未投靠他的大臣准备,有的大臣才干不俗,李瑄颇为欣赏。
一直到深夜,李瑄才离开太极宫,前往秦王府。
原本的天水王府,已改为秦王府。
他没有选择更大的宅院,能容纳数百人的秦王府对李瑄足矣。
整个道政坊都因为秦王府蓬荜生辉。
同时,戒备也更森严。
秦王府周围的几座府邸,都被李瑄买下,作为天策卫士卒的居住地,拱卫秦王府。
翌日。
天还未亮,长安城各坊市张贴告示,敲锣打鼓,声势浩大。
无数百姓汇集而来。
「小相公封秦王了,还担任尚书令,兼天策上将,天下兵马大元帅。」
西市,一名识字的商贩向周围说道。
「我只听过中书令,没听说过尚书令,那是宰相吗?」
旁边一名百姓疑惑。百姓更喜欢李瑄当宰相。
「告示上说中书令已经从右相改回来,不再为宰相,尚书令才是第一宰相。」
又有文人回答道。
只有懂得政治的文人,才明白这几个官职的份量。
长安真要变天了!
「七郎再次拜相,国家有救了!」
但百姓可不管这些,他们皆手舞足蹈,迅速将这个消息传给亲朋好友。
王公贵族在昨天就已得到这则消息,他们内心不忿,又不得不接受。
谁都明白,李瑄新主长安,会杀鸡儆猴。精明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第一个跳出来。
这一日,整个长安都陷入欢喜鼓舞中。
秦王李世民是从老人口中听来的故事,那是太宗皇帝,传闻他英明神武,文治武功。
也只有他担任过天策上将。
李瑄继任秦王丶天策上将,使百姓不再担心东面的叛军出潼关。
短时间内,他们改称李瑄为秦王,相信在秦王的治理下,家中会有馀粮,即便发生蝗虫丶暴雨等灾害,也会心有希望。
当天辰时,又一则告示张贴在长安坊市。
杨国忠丶虢国夫人丶韩国夫人丶杨琦丶杨銛等人在西市午时三刻斩首。
这则消息再次沸腾,无数百姓放下手头事情,向西市涌。
以至于前往西市的道路人满为患。
从太极宫通往西市的道路,有天策卫把守,除了押送犯人到刑场的囚车以外,还要保证李瑄通行。
在太真观中的杨玉环也从一名买菜回来的女道士口中惊闻此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