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神话(摧枯拉朽 二)
在大秦的西北部,也就是当今gs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生活着一支慓悍的游牧部族——大月氏。
大月氏,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诸多印记。在不同的古籍文献中有着不同的称谓,是《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与《管子》里的“禺知”或“禺氏”,也是《左传》中的“虞氏”。
秦始皇后期,大月氏悄然崛起,势力逐步强大。凭借着精湛的骑射技艺,大月氏与高原东部的东胡遥相呼应,从两个方向对游牧于高原中部的匈奴形成了强大的胁迫。
在那个时期,匈奴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面对大月氏和东胡的双重压力,匈奴一度只能无奈地送质子于月氏,以求得暂时的和平。这个质子,便是后来改变匈奴命运的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在大月氏的日子里,默默地观察着大月氏的军事战略、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俗,心中暗暗积蓄着力量。冒顿单于寻得机会逃回了匈奴。回到匈奴后杀父自立,成为了匈奴的新首领。
冒顿单于深知,要想让匈奴在草原上崛起,必须励精图治。开始大力整顿匈奴内部,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选拔出勇敢善战的将领,制定了严格的军事纪律,让匈奴的铁骑变得更加凶猛无畏。
在他的带领下,匈奴铁骑将东胡一举歼灭。这场胜利,让匈奴的势力大涨,成为了草原上最强大的力量。
然而,冒顿单于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
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冒顿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大月氏。此时的大月氏,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虽然不比匈奴控弦三十万,但大小部落加起来,二十万骑兵的强大兵力依然让人心生畏惧。冒顿明白,若硬吞大月氏,匈奴也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并非明智之举。
冒顿知道大月氏与匈奴一样,对富得流油的大秦眼红不已。于是,他派遣左骨都侯呼衍赞带着自己的令箭赶往月氏族中。
此时的月氏一族,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贵霜部就是后来在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建立起辉煌的贵霜帝国。而此时的月氏族长,是休密部族的族长高休密。
高休密在月氏一族中拥有着极高的威望。身材高大,眼神深邃,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当呼衍赞见到高休密后,恭敬地呈上冒顿单于的令箭,将冒顿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了高休密。
冒顿许诺,若月氏与匈奴联手东进陇西,事成之后,将给予月氏丰厚的回报。
高休密思考了几日便应承下来,之所以答应冒顿东进陇西,并不仅仅是因为冒顿许诺的重利。在他看来,大秦的富庶早已传遍四方,若能分得一杯羹,对于月氏的发展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与匈奴合作,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其他势力,确保月氏在草原上的地位更加稳固。
高休密召集了月氏各部的首领,共同商议此事。经过激烈的讨论,高休密最终做出了决定。他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与匈奴合作是月氏的最佳选择。于是月氏共出动五万余骑,浩浩荡荡地直奔临洮(tao)而来。
离临洮百里外的旷野上,蹄声如雷,大地震颤,黄土漫天。数万月氏骑兵如同汹涌的潮水,呼啸着碾过黄土高原,如乌云压境。
高休密在数千亲卫的护卫下,驻马于一处小山坡上。此时,旷野中月氏骑兵策马狂奔,如同一股股汹涌的洪流,扬起漫天的尘土。高休密看着自己部族的勇士们,意气风发地朝身后不远处的呼衍赞道:“来自大草原上的朋友,我月氏的孩儿们于你族相比如何?”
呼衍赞脸上露出恭敬的笑容,恭维道:“大族长族中勇士骑术精湛,我族当远远不及。秦人此次定是只能望风而逃。”
“哈哈!”
高休密以及身边的诸多亲卫听到呼衍赞的话,不禁大笑起来。他们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充满了信心,仿佛已经看到了秦人在月氏铁骑面前瑟瑟发抖的场景。
而在不远处的旷野上,万余奇异的黑甲铁骑静静地站立着,宛如一座沉默的钢铁堡垒。他们在等待着匈奴大队骑兵的到来。
说奇异是因为这些马匹的耳朵全部被包扎得严严实实的,看着居然有些滑稽。
陇西军原本有三十万之众,同九原军一样,是大秦精锐中的精锐。然而,自从始皇帝二十二年李信领二十万陇西军灭楚失败后,跟随李信出关灭楚的二十万陇西军损失殆尽,陇西军一直没有得到补充。
正是因为如此,十几年来,陇西十万剩余兵卒需要守卫北地、陇西两郡的绵长边疆。在艰苦的环境和频繁的战斗中,反而造就了陇西边军彪悍作风。
在黑甲骑兵前方不到五十步的距离,数百具巨大的重型连射弩机已经组装排成一列。每台弩机上六根三丈长、手臂粗的黑色巨大弩箭在阳光下闪烁着森森寒光,弩机边上静立着六个膀大腰圆的黑甲兵卒,这些兵卒显然就是操作这些弩机的兵士,所以身上并没有携带任何武器。
还有数十辆造型奇特的投石车在最前面,不过,投石车里装的不是石头,而是新配备的“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