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40章 DRAM模块和CPU柜

第40章 DRAM模块和CPU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40章 DRAM模块和CPU柜

这是两片晶片!

两片晶片都是灰中带紫色的陶瓷封装,两边都各有9个金色的金属脚,顶部镶嵌着一块金色的金属片。

高振东在意识里仔细分辨了一下金属片上的字,一片的第一行前5个字符是C8008,另一片第一行前5个字符是C1103。

这个精品店的店主真是个人才,估计这东西在店里,也是镇店之宝或者特殊商品这样的地位。

要知道8008和1103这两种晶片以C打头的,可是前期生产的高端货,那金黄色不是涂上去的,是镀上去的真金。

这和后期D打头的塑料封装不可同日而语,到了高振东读大学的那个时候,品相好到可以做礼品的C8008和C1103,价格可不算便宜。

大货啊,高振东这时候的心情比调到大鱼的钓鱼佬还爽,只恨不能像钓鱼佬一样拿着在城里逛两圈。

C8008,Intel公司于1972年开始销售,世界上比较公认的第一款成熟可商用的8位CPU,18脚双列直插(DIP18)封装,频率最高0.8MHz,每秒执行指令数最高大约8万条,可寻址空间16KByte,电晶体数量3500个。

C1103,Intel公司于1970年开始销售,世界上第一款成熟可商用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晶片,也就是今天大家说的内存。同样是18脚双列直插(DIP18)封装,与C8008一样,这也能为Intel节约制造成本。容量1kbit(位),也就是128Byte(字节),每1位都由1个三管存储单元构成,总电晶体数量也在3000多个。

这两个东西在日后的人看来,那性能和容量都是弱到爆炸,可是在1959年,这就是非常强劲。

举个例子,1958年8月1日,以老大哥M-3型电子管计算机为原型仿制的103机首次连续运算,速度是30次/秒,后经改进,达到了3千次/秒。1959年仿制成功的104电子管计算机,运算速度1万次/秒。

不过,上面的例子里的计算机,运算速度都是指的浮点运算速度,换算成指令数的话,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而且,上述计算机都是30位以上的字长,这一点上比8008强不少。

虽然在速度丶字长上这个时候的国产计算机与8008各有千秋,可是这些计算机都是一台就要装满一个房间的大家伙,耗电就更不用说了,几千个电子管的东西,就问你怕不怕。

造价更是离谱,据说104机的造价,为每台200万人民币,这可是1959年的200万。

这些计算机有多难造?来看看产量吧,103机总产量38台,这可是总产量。

说完8008,回头看1103,这东西比起已经59年已经国产仿制成功的磁芯存储器,就三个好处:快丶小丶便宜。

看看103的磁芯存储器就知道了,1024位元组的容量,要用几个机柜来装,大概就是现代42U机柜那麽大的那种机柜。

高振东在意识中感受着这两个东西,心中一片火热,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提取出来,经过本地化和年代符合性改造之后会变成什麽样子,但是哪怕不能用,光凭一个8008的通用CPU架构,就已经赚翻了。

按捺不住的高振东马上冲向陈总工的办公室,向老陈请了个假,看着那副脸红筋涨的样子,老陈还以为他生病了,关心了好几句。

请好了假,高振东骑着车,运腿如飞,恨不得把车踏板踩到地里去。

飞快的回了家,锁好所有门窗,把所有的窗帘拉严实,高振东来到了暂时没放啥东西的南屋,准备提取这两个宝贝。

毕竟经过系统改造之后,天知道会变出个什麽鬼东西,没准和103一样能装满整个房间也说不定。

高振东站在南屋门外,启动了提取,站在屋里他怕自己被挤死。

出现在南屋里的,是两样东西,旁边还有两本纸质材料。

一样东西是由4块5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下堆叠而成,电路板中间以铜柱相隔,4块电路板上有大量一摸一样的单元,每个单元由三个晶体三极体和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两块板之间,由一些信号线连结,在上面那块电路板边缘,有一些由电晶体和阻容元件等组成的电路,以及一排接口。

另外一样,是一个同样50厘米见方,1米来高的柜子,里面也堆叠了多块电路板,每块电路板上,都由晶体三极体丶晶体二极体以及一些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不同的电路,其中几块板上的电路基本一致,柜子的最底部,是一个看起来像电源的东西。

高振东拿起两本纸质资料,匆匆扫了一遍,大笑起来,系统可真太贴心了。

毫无疑问,那个4层板堆叠的东西,就是C1103存储晶片,不,应该说是128位元组DRAM模块了。而那个柜子,那块C8008改造的成果,可以叫它CPU模块柜。

至于为什麽那么小的两片晶片会变成这个样子,那就是系统改造的原因了。

作为70年代的产物,C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