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薛兄,借你妹妹一用(4 / 5)

红楼读书郎 商狄 3849 字 4个月前

《江南报》送给王家,这样值得吗?扬州城还有什么事,值得他们如此大动干戈呢?

脑中千丝万绪,陈恒想遍城内最近怪异之处,也只想到一直称病不出的林如海,难不成他们是冲着林伯父来的?

想到这个可能性,陈恒的眉宇都忍不住跳了跳。可此事,毕竟不好直接跟薛家人说,他想了想,又问道:“伯父,最近外头还有什么消息?”

“我肯定……啊?!”薛蝌说到一半的话,被堵在嘴边。先是迟疑,后是惊喜。他拍着桌子起身道,“我就知道我妹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那你挑个有空的日子,我马上去给恒弟说。”

这几日他才见到什么叫读书人的狠辣手段。原先自家的发财手段,跟对方的杀人不见血比起来,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薛瑱当即大喜,他今日等的,就是陈恒的这句话。当年报铺初创时,薛家占四成,胡王两家各占两成。剩下的一成,一半给了陈恒,一半给了府衙和书院。

等到送完陈恒的胡祥恒回来,坐到胡源的面前,小心的替陈恒敲起边鼓,“大哥,你可不能听信谗言啊。我们家虽然跟薛家来往不密,可也不能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最近外头要是有人找我,就说我病了,改日病好,必定亲自登门拜访。”胡源也懒得理会弟弟的小情绪,直接把他推到台前,准备拿来替自己挡一挡风头。

《江南报》这个行为,无疑是对薛家以及《景安日报》的直接搏杀。是要摆平车马,准备来一场龙虎斗。

盐商们如此大肆砸钱,是为了躲避府衙找他们征召钱两吗?陈恒又想了想,前后两次大灾,扬州府衙的库银肯定也花去不少,毕竟其中不论是救灾安民、还是筹建秋浦街都是可见的大项目。

薛蝌也反应过来,他又不傻。只是偶尔有些学画人的通病,遇事不爱细想,追求个心情快活。等他自己想明白,薛蝌也叉起双手,一起思索道:“那王家的意思呢?”

薛瑱犹豫一下,道:“我最近倒是听说了个事情,就是不知道真假,毕竟上头也没下公告。”陈恒耐心听着,只等伯父继续开口,才听到一句,“我听说,边关那边打战了。”

自从辛耿因秋浦街一事进城回来后,营地里就展开日夜两训,很是磨人。

如果朝廷要府衙上交税钱,林伯父的府衙肯定拿不出来,上头会不会怪罪呢?陈恒想到这,拿起笔,再纸上继续写到:党争?

是阴谋?还是阳谋?

“就在昨夜,王家那边再传来消息给我。”薛瑱露出苦涩的笑容,“江南报铺那边准备在本月下旬,办一场四州府报铺的商会。我思前想后,起初还觉得他们是想谋图会首之位……”

小小的木窗对面,正是英莲的闺房。只是两面本该相对的窗户,却被封氏用木板封住一扇。

事情的原貌一点点被还原出来,久久不动笔的陈恒突然拿起纸张,将它递到油灯上,看着白纸被火焰一点点吞没。

谁下的,反而不重要。

陈恒今日没有左顾右盼的心思,他坐在桌前,拿着纸写写画画。所有他觉得重要的事情,都被一一写在纸上。他知道,这是他唯一接近真相的办法。

李卞也自信,他的自信来源于自己的才智,以及手中的权势。他相信,这些人见识过自己的手段,肯定不敢欺瞒自己。天下的聪明人就是这样,他们不一定信人,可一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

送好友出门后,薛蝌立马掉头直奔宝琴的住处。等他赶到时,宝琴正在闺房里绣着女红。见到这位稀客上门,宝琴只抬了抬眉眼,又看向手中的帕子,“哥哥倒还记得自己有个妹妹呢。”

原来八月初的时候,扬州的盐商突然提出要约见薛瑱。两方人在城里挑了个酒楼,这相邀的盐商却很没礼貌,一上来就寻问自己能否出资收购《景安日报》。

顺着窗户的方向,一直延伸到城外。此处有一处营地,正是辛耿率领的扬州卫所在。

“哦。”知道陈恒不想说,信达也没多问。只拿过扫帚,将地上的垃圾扫到一处。

“送我哥哥出去。”宝琴朝着嘀嘀咕咕没完的薛蝌一指。

你什么都不说,我才更不明白呢。胡祥恒也是气结,自己都要成婚了,怎么哥哥还是把自己当成小孩子。

你这傻孩子,薛瑱心中才抱怨过,还来不及说话。陈恒已经在旁摇头,喃喃道:“不对,他们要的不仅仅是会首。投入那么多财力,就是把扬州城都给他。想要转亏为盈,也是难上加难。”

“后宅之地,我怎么好去。”陈恒无语的看了一眼傻货,“你帮我去跟你妹妹说一声,问问她什么时候有空。按照她的空闲来,到时候还要出去一趟。”

“怎么死的?”林如海还挺好奇对方用的手段。

“呵。”林如海笑笑,右手拎起黑子,落在棋盘上,很是悠闲道:“谁说他死了,不是给我们救活了吗?”

可胡源如今羽翼已丰,加之父母也不愿多管束这个有主见的儿子。上头无人给压力,胡源就更不想听这些旁支废话,直接命人将叔叔伯伯们都礼送出去。

溶溶月色之夜,黄府内,一片灯火通明,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