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朱标进村(1 / 2)

朱标正骑着马在路上。

明面上朱安宁可是他的人。

所以,一段时间没见,他还是有义务过去看两眼的。

特别是,今早还有人弹劾了下朱安宁。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刘伯温和李善长致仕后,那批御史并没有消停。

或者说,骂人本来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只要不是骂的太凶太难看,老朱也不管。

这次他们骂的是,朱安宁私用官吏亲兵,有违明律。

这东西就是可大可小。

骂完了,也没人接上。

本来毛骧是蠢蠢欲动的。

但是想了想,这朱安宁身旁可是有两个皇子的,他毛骧也不傻,别看自己现在威风。

那全是朱元璋给的。

这种明显是自己老板睁眼闭眼的事情,自己还是不要去搅和了。

于是,最后解决的方案就是。

太子亲自去看看,然后告诫下自己的东宫首,不要再行僭越之事,就算翻篇。

这便是朱标在百忙之中还是抽空,跑来这官道的原因。

当然了,他和老朱其实也是一直想来看看。

但是这事一件堆一件。

前几日沐英还打了个大捷!

这可不得了。

朝廷上下又忙活了起来。

那边打完了,怎么守,需要讨论。

届时将士们回来,怎么封赏,又要讨论。

完了黄河北边暂时解决了元人闲着没事就想来打秋风的情况。

但是顺天府上边的元人可还是很闹腾的。

要不要再打一次,派谁去。

这也要讨论。

最后是西南那边,对宝钞兑换粮食,好像反弹很大。

那许久没有动静的梁王,突然又跳了起来。

抢了好几个城的粮队。

这是不是得去照顾照顾他。

总之就是,大明现在看着很稳。

但是四周又很不安稳。

处于一种能把皇帝累死的叠加态之中。

朱标虽然忧心这些破事。

但是既然决定了要去看看永乐庄和江宁屯。

便也是只能说把自己处理的那些政事暂时交还给自己父亲一日。

反正自己父亲能扛,体质好……

自己权当是休息了……

本着这样的想法,朱标竟是心情好了不少。

“四周庄稼都种上了?这长势看着还可以啊。”

他在马背上摇晃着,顺便看看路两边的作物长势。

相当多农户,都选择了轮作小麦。

所以省去了水稻漫灌这一环节。

这早就种下的麦子,是发芽,冒出了头。

让朱标看得心旷神怡。

有人说过,一个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就是对某些君主最大的褒奖。

恰好朱标想做的就是这种君主。

他无意做武宗。

而是想做个圣宗,从他基本素质和能力上来看。

这是比较轻松的。

当然,历史上,他并没有做成……懂的都懂。

随着一路进发。

他却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场景。

让他是选择了下马。

随行的亲卫,自然也是只能跟着一起。

因为他们穿的都是寻常服装,倒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那些地里的农夫们,依旧还是在哼哧哼哧地干活。

“老丈人。”朱标走到田埂边,对不远处的农夫唤了声。

只见那老农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有些懵地看向了明显朱标。

“这位爷,您是要问路?”

“不是不是,老丈人,我是想问下,你们这边田地是播种播得早么,我看你这边的长势,比那边的要高啊。”

朱标是直接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却也是把那老农给问笑了起来。

“这还得谢谢咱的刘地主,他从永乐庄那边给我们买来了肥料,说是比自家的农肥还要好使,就是要点铜板。”

而恰好隔壁还有个年轻些的农夫。

他也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起初咱几个都说着刘地主就是想办法问我们要银子,但是没办法,地是他的,他要的也不多,咱也是忍了,没想到过了几日,他居然真的拉了几车奇怪肥料回来给我们用。你别说,按刘地主的说法来用,就是好用!长得高!长势好!”

两人叨叨絮絮说了一堆。

朱标却也是听懂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不由得也是愣了起来。

这朱安宁还挺会玩啊,不是说好肥料优先供应官田么,怎么都买到这民田里来了?

“啊,谢谢老丈,我还以为各地播种时间不一样呢。”

“这位爷说笑了,播种时间那是按着老祖宗的说法,到点就种下去最好。”

“哈哈,确实是这个理。”

朱标拱手告别了农夫,又重新回到了马背上。

继续行走了一段距离。

结果,毫无意外的是,越靠近永乐庄,出现长势好的田地的概率就越高,那是明显比靠近应天府的那些民田长得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