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积极性怎么高了?(1 / 2)

江宁屯。

驻地已经相对完善。

这军屯,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村庄。

只不过里面的人都是军籍,会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制约。

比如说它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人出操。

它需要上缴很重比例的粮食。

这是很打击人积极性的事情。

所以,其实占田地比重很高的军田,实际产量是不高的。

这比未来现代的某个不太能说的时期的亩产,更加拉胯……

当然,后者原因是大锅饭这个理念太过超前……我们需要缓一缓。

前者,则是锅都差不多砸了的地步。

而现在这江宁屯,却没有出现其他军田里干活磨蹭的现象。

这让朱标是有些不可思议。

是的,作为统治者的朱太子,实际上是知道军田的弊端的。

朱元璋也知道。

但是,目前来看有更好的方法么?

暂时没有。

那就不能舍弃,只能将就用着先。

这是朱标的想法。

当然了,朱元璋比朱标要激进的多。

他想的是,既然现在好用,那未来一定不能变……

这也是历史上朱元璋被诟病得最多的点之一。

“这农夫,是军屯的还是民田的?挺卖力的啊。”

朱标直接把疑惑问了出来。

朱棣也是多少有点懵的样子,他也是被老朱送回凤阳历练过的。

比他大哥,认知上虽然还是稚嫩些,但是总的来说,他也能看出这地的农夫,明显不对劲啊!

“这地是江宁屯没错啊,这出了永乐庄了,而且永乐庄的人,我都认识。”

朱棣近期一直泡在铁冶那里,现在也是久违地跑了出来。

所以也和朱标一样懵。

他两不由得走快了两步,很快就到了平整出来的校场那里。

看见了让他们更是意外的东西。

那校场上,挂着几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好几个人的名字,而中央还有一块更大的,却是空白。

“这是什么?”朱标是直接愣在了那里。

不止是他。

他随身侍卫,以及朱棣,都是摸不着头脑。

只觉得在校场那里竖着牌子,还写名字,怎么看怎么诡异。

“找个人问问?”朱棣提了个相当有建设性的提议。

而朱标自然是点头,表示肯定。

朱棣当即就脱离了大部队,自己先行一步,走到了校场对面的树下。

果不其然,这树荫下会刷新休息的人,总是没错的。

只是这人……居然还是个熟人。

“李祺?”朱棣是直接叫了出声,眼前的不是什么其他人……而是他的妹夫,老朱的女婿,李善长的长子,李祺。

那李祺原本是在歇息,哪能想到边上会突然冒出个人来,那也是惊讶地啊了声。

“燕王殿下?”

“你怎么在这里……”

“你怎么在这里……”

两人是说得异口同声。

而后,还是李祺识趣,他赶忙解释了起来:“燕王可能是忘了,我是这千户所的镇抚啊。”

“哦对对对。”

这李祺是自己的妹夫,虽然他的妻子临安公主朱镜静与自己并不是同母,但是朱镜静的生母孙氏那可是老早就不在了,这些年都是马皇后在照顾这个长公主,自然也就和朱棣等几兄弟感情深厚。

这爱屋及乌之下,李祺和这老朱家几兄弟,关系都不差。

朱棣也是马上反应了过来,李祺原本是父亲的御用赈灾大使,一年到头四处跑……

今儿是给他安排了个新岗位,朱棣一拍脑袋,是想起了这事。

“还有陆贤和梅殷对吧……他们人呢?”

“他们去巡田了。”李祺是老老实实回答了朱棣的问题。

他又恢复到了平日的稳重状态中。

“巡田?你们这镇抚还管田地?”

朱棣那是莫名其妙。

卫所的镇抚,不是管刑事的么?怎么跑去巡田了?

看见朱棣莫名其妙。

李祺是站了起来,想要好好解释一番。

结果抬头却看见朱棣后面来了个熟悉的人。

“见过太子。”

“啊,是李祺啊,免礼免礼。”

朱标对李祺也是态度非常好。

李善长有时会有点小鸡肚肠,但是他儿子并不会。

李祺算得上是,深受朱元璋喜爱的驸马了。

“大哥,你先听李祺解释先。”

略微有些急的朱棣是催促了句。

“啊,回燕王,是这样的,我、陆贤、梅殷三人,是此地的镇抚,所以监督军户,也是顺理成章。”

“监督军户?确实也是这个理,但是总不能说军户耕地慢些你们就罚人家吧?”

朱棣是龇着牙反问了句。

军户耕田慢,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少卫所是传出了虐待军户的传闻。

这事朱元璋是极其忌讳的,前些年是处死了不少这些酷吏。

现在李祺陆贤和梅殷这三人,居然敢在应天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