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老朱叹气,生活不易(1 / 2)

经营地方,其实才是安然的老本行,但是作为曾经的一方大员,军事也略懂一二。

他很是赞同汤和的说法。

毕竟国库储粮现在的状况,大家都一清二楚。

“陛下,北边未定,这西南不宜操之过急啊……”

这话说得婉转。

朱元璋哪能不知道这两人的意思。

只有徐达有些急躁。

但是张了张嘴,却还是叹了口气。

“哎……”

老朱脸色又是黑了几分。

大殿突然安静了下来。

过了不知多久。

朱元璋也是长叹了一口气。

“云南有个鞑子,过云南,需要经过几个土司的地方,贵州宣慰使霭翠……会不会……”

往下不必多说。

在场的人心都明镜似的。

土司就是羁縻地,本来就不是你朝廷派过去的人。

现在你朝廷大军说要过去那里,那不是扯淡么……天知道你是不是打我?

“可取道湖广。”徐达连忙接了话。

“可……但是,需要些时日再做准备!贵州未完全定下来,北边也需要等沐英回来,现在不宜有大动作……”

最后,只能是朱元璋拍板。

去劝降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人都被杀了,这事不宜太多人知道。

毕竟有损国威。

这也是为什么老朱只找了三个人来说话的原因……

这事,说实话,老朱也只是想找人聊聊先。

贵州水西土司那边,说是归顺了,但不能全盘信任。

四川也才平定没多久。

这云南……烦!

老朱心情突然就不好了起来。

“罢了罢了,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对了,徐达,汤和,你们两一个参军国事,一个议军国事,练兵就交给下面的人,留在朝中,和安然一起操持好事情先吧。”

老朱叹气,生活不易。

徐达和汤和,在第二次北征后,在边塞练兵屯田已经数年,那说没有苦劳是假的。

而现在第三次北征已经有了好的开头。

这两人也是时候后撤回来休整一下了。

该说不说,在儿子老婆去世前的老朱,对待自己兄弟,还是可以的。

并没有那些文人写的那么夸张,起码现在没有。

徐达和汤和对视了一眼。

也是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其实早有苗头。

毕竟这一年,朱元璋把他们叫回来的次数,实在是多得过分,一会回来一次一会又回来一次。

虽说能骑马,但是这一路也是辛苦。

所以说现在直接常驻应天府,两人也觉得可以,毕竟边塞的防务他们已经大半都交给下面的人做了。

这次第三次北征又打垮了元人数万部队,短期之内,不会再有什么威胁。

这回来得是顺理成章。

不过两人对视是还有一事需要确认。

最后是徐达开的口。

“陛下,我与汤和想去看看那造枪的铁冶,以及种新粮的江宁屯,望陛下恩准。”

“嗯?”这突然提出的想法,让朱元璋是愣了愣。

他也没想到两人会突然提这个要求。

安然亦是如此。

不过朱元璋和安然也是很快想通。

徐达和汤和,又是打仗又是屯田,这对枪和新粮有兴趣再正常不过。

上次他们已经看过了火绳枪,在那李文忠的带领下。

结果还未拿到手训练自己手下,现在又告诉他还有更牛逼的燧发枪。

那是馋得两人抓耳挠腮。

本来宫中是有一把的,但是某天又被朱棣要了回去,他说要好好再改造一番。

导致现在二人是想看又没得看……

现在确定要留京了,那不得赶紧去看上一看。

更待何时嘛?

“陛下,臣对那新粮也有兴趣,能否一起前去?”

结果朱元璋还未回答,安然又开了口。

这朝中最top的三个大臣,同时开口说要去永乐庄和江宁屯。

这……

朱元璋想了想,便也没有再犹豫。

“行,去吧,这会应该没甚大事了,寻常政府,太子会处理好的,我也一同去!”

朱元璋嘿嘿一笑。

全无刚才黑脸的样子。

毕竟……他老朱心脏大,对于那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贵州,四川,云南问题,他也只能暂时放下……

而徐达提起的去永乐庄这事,可太符合他心意了。

最近破事这么多,再不出去散散步,他老朱也要累死在宫里了啊。

至于他的好大儿。

这下就要辛苦下他啦。

毕竟还是得留个人在宫里处理那些细碎的事务嘛。

在不远处的内阁中,朱标打了个喷嚏。

“太子?”

“嗯,王大人,没事,您继续说。”

“太子殿下,十二布政使,目前都空在那里,悬而未决,这地方政务,已经有了些乱象了啊,各地上书的内容,往往是你说的,我说我的,甚至同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