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实上,真要让素娥来说,她也完全同意这个结论。
她画《瑞鹤图》,一开始是给郭敞交差来着。郭敞让他画宫里的景色,她固然能够敷衍一番,随便找个景致入画。实在不行,画些宫中是女画儿L也不是不可以。
但她不能让郭敞觉得自己敷衍他,所以这种事是不能做的!
之前一段时间,她还真为了这幅画出门好几次,让她庆幸的是没有因此陷入到什么麻烦事、麻烦人里。幸运的是,不过多久,她就看到了《瑞鹤图》中那一幕。这立刻让她想到了那幅历史名画《瑞鹤图》,所以就有了敷衍又不敷衍的她这个版本的《瑞鹤图》。
说敷衍,她是照抄了那幅宋代名画《瑞鹤图》,这省了多少事儿L啊!不需要再想构图、色彩等等,胸有成竹,直接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说不敷衍,则是因为这种级别的画作,哪怕是照着画也是千难万难的!绝大多数人都画不出原作的精髓。
素娥这幅画能画出来,在她自己看来,都有些运气的成分了。别的不说,就说那天空部分所用颜料的调色吧。她虽然尽可能想调出原作的颜色,但那是古代颜料,根本没有‘标准化’的!真的就是一次一个色了。
最后落到纸上,真的出了理想中的效果,素娥自己都吓了一跳!想来,要再来一次都不行了。
至于说画技,素娥也觉得画这幅《瑞鹤图》的时候自己的状态十分微妙,展现出来的技巧真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佳...这也是一种如有神助吧。
说实话,这样一幅作品画出来,素娥看到成品都舍不得给郭敞!真想留着自己珍藏,然后再画一幅算是给郭敞交差了。最终没有那样做,一方面是素娥没有什么收藏的癖好,另一方面也是一贯以来的谨慎了。
做戏就要做全套!
她一贯以来的表现就是事事以郭敞为重的,让郭敞完全是这段关系重的中心。现在有了一幅这样的杰作,按照她过去的样子,更应该献给郭敞才对。若是留着,之前的一切表现就都成了虚情假意了。
或许别人不会这么极端,但素娥知道郭敞的性格,他就是这么极端的!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至于说瞒下这件事,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便是有机会瞒下来,素娥也不愿意为了一幅画担这样的风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干脆提早一些送出了这幅画——送出去了就不用想了,眼不见心不烦。!
吃到元宵节过完也不成问题...吃法就是拿去煮着吃。
揭开上面一层,下面两层的解释明显要‘精致’的多。郭敞首先就被左边做成桃花形状的粉色典型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定就是桃花酥了。”
说话就拈了一个吃,这类点心一看就是直接吃的。
桃花酥是清朝时的糕点,素娥曾经做过制作视频,这时再做也不难——非要说难度,大概就是‘油酥’和‘水油皮’了。当然,相比起荷花酥那种,桃花酥已经很简单了,毕竟不要求层层张开的造型效果么。
不过桃花酥在此时已经很精致很可爱了,郭敞尝了一个,发现味道也好,不是那种中看不中吃的。就点点头说:“素娥一贯是这样的,点心要好看,但也要好吃,绝不做那等样子货。⒇_[(”
相比起桃花酥,旁边的米花糖就要‘朴素’不少了。米花糖也是清代才有的点心,不过郭敞一见米花糖就笑着说:“这不是孛娄么?”
所谓‘孛娄’,其实就是华夏爆米花,用糯米来爆的那种。起源于汉代,到此时已经是元宵节爆款小食之一了,和上灯圆子差不多。‘孛娄’是拟声词,拟的是米花爆开时的声音,除了这个外还有‘炒米’‘糯米花’等名字。
而米花糖说起来也简单,不过就是猪油在锅中加热化开,然后加入饴糖,等待饴糖融化冒泡,就可以吧爆好的糯米花加进去了。迅速翻滚,使米花均匀裹满猪油饴糖液,最后铺在板子上压平,切成合适的小块,就是米花糖了。
这是一款非常简单,看着也很朴素,但吃起来很香甜的点心。
饴糖的甜蜜,猪油的香,糯米花那种属于谷物的朴素清甜,结合的恰到好处!郭敞尝了尝,立刻抛弃了之前还称赞的桃花酥。
“这孛娄还能这样吃,是之前无人想到的吧?真是完全不一样了,味道极佳呢!而且瞧着也十分简单。”虽然素娥没有写做法,但米花糖实在是太朴素了。郭敞看一看样子,再尝尝味道,便是不痛庖厨之道的,也晓得大概用了那些东西,做起来应当不复杂。
猜了灯谜,吃了桃花酥和米花糖,上灯圆子也煮着了。沉浸于甜食之中,郭敞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而愉悦,再打开最后一个长匣子时就显得随意很多了——王志通也注意到了郭敞的心情变化,全然没有了之前忙碌半个多月的疲惫烦闷,心里觉得官家果然待宋国夫人不同!
是的,素娥送的元宵节礼挺不错的,既有别出心裁的灯谜,又有好吃的元宵节食。但话说回来,郭敞会少这些东西么?会被这些东西‘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