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 章 宫廷岁月143(4 / 15)

宫廷悠游岁月 三春景 13836 字 9个月前

既然都拿出来说了,必定是打定主意了的。”说话的公主没有从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说郭敞的个性。

而这反而更有说服力,其他人频频点头。还有人说道:“是极是极!这几日还有人找到我这儿,我本来想着,都是亲戚,帮着说说话也不是不行。但这样说来,还是算了,为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开罪官家,实在没必要。”

大家没明着说的是,郭家的皇帝都很记仇的,这会儿表面上不发作,不代表将来不发作。这种事最让人不安的了,一下就熄了帮忙的意思——虽然这忙肯定不白帮,远亲宗室那边许诺了好处呢!

事后一些事,倒也没偏离这些公主的猜测。在郭敞面前帮远亲宗室说话的人不少,但并没有动摇郭敞的想法,新的宗室政策终归要落到白纸黑字上了。

至于那些收了好处,给远亲宗室说话的,郭敞也没有处罚。这种事要是处罚,那就是制造高压统治了,少不得一个人人自危——不过,有些人留了一个不好的印象是肯定的。

郭敞很满意素娥在这件事上的缄默:不是她回礼拒绝了那些人,关键是从始至终的沉默,仿佛没有这些事一样。

郭敞知道素娥的性格,她真的收礼给人请托,郭敞才觉得意外呢!

“后宫之中,还是素娥最合朕心思,朕自来就不喜欢后宫与前朝走的太近。”郭敞还和王志通说起过这件事,他显然也是没人可说这些了。

“其实一些聪明的妃子也知道该如此,不怎么帮人请托说项,替家里人求到朕这里都少。但还是比不上素娥,她们是因为聪明才这样做的,事后难免想显摆,想要朕知道她们的聪明,有所回馈。”

“素娥不这样,她真心视这些为寻常,都不值得说...这便是她本性聪慧又恬淡的缘故了。”

对于官家这番话,王志通也只能是微笑,仿佛是赞同的样子——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他们这位官家‘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又一体现。不是说高顺仪不好,当不得官家这般说,只是这些‘美好品质’,官家真的在乎吗?

宫廷里品质低劣的人很多,但也从来不乏品质出众的人。然而不得官家喜爱的话,后者不见得比前者有意义。!

蜀国公主的驸马,原来在福建履职,今年才回来...带了不少福建仿制的异色锦,算是

给京城这边亲友的福建特产。

对于素娥这个正当红的宠妃,她自然更为大方,出手就是五十匹——别看平时做礼的丝绢彩缎,动辄就可能上百匹。这种工艺极其复杂的昂贵织物是不同的,就算是熟练工人也不知多久才能织一匹,所以五十匹确实不是小数目。

福建异色锦的‘出厂价’确实是十五贯每匹,但到了京城、洛阳这地界,算上运费和商人的利润,市价肯定就不止如此了。如此五十匹福建异色锦,再加上‘金器’,算上之前的香料,这才能抵过之前那一只珍珠冠。

素娥如此回应远亲宗室的‘买通’,着实是有些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了。倒不是说后妃都贪财,一些财货就一定能打动她们,只是后妃贪财的多。毕竟后宫是一个很‘势利’的地方,处处都要用钱。而除非是极个别有宠且位份高的,不然谁的钱都是紧着花用的。

而且就算是有宠且位份高的,平时不缺钱,谁还嫌钱多呢?

退一万步说,便是不在意钱财的,被人捧着也容易飘飘然吧——远亲宗室们送礼,不只是送钱,本身也是一种奉承。有的时候,对于这些深宫妃嫔来说,钱都是其次的,这种其他人都捧着自己的感觉倒更能让她们陷入其中。

“...这倒朕叫人没想到,高顺仪竟是个如此知进退的。”

几个公主坐在一起,还说起了这件事。对于‘远亲宗室’们的烦恼,她们是不能感同身受的。甚至因为她们身为正根正派的公主,也无法将‘宗室’身份传递下去,这些‘外八路’的亲戚却能挂着宗室名头,日后子子孙孙都享受优待,而乐得看远亲宗室的好戏。

宫廷里没有秘密可言,如今在离宫,内外防的不严,各种小道消息就更容易流通了。没过多久,这些公主们就知道了远亲宗室送礼的种种细节,以及素娥是如何处理的。

“是啊,倒没有那等新荣宠妃的放肆...我还记得呢,前头曹淑妃盛宠时,各处的礼几乎来者不拒。一些人办事请托,也常寻她的门路。官家也是纵容,只要不是那等着实不当的,也给她这个体面。”

“呵呵,要我说,这也是高顺仪的聪明之处了。虽然咱们看着,曹淑妃失宠,和那些事没甚干系。可官家的心思,谁能猜得透?说不得就有那些事日积月累而心中不满,最后失宠的那样彻底,倒不如前头姚贵妃的局面了。”

“高顺仪瞧见如此,记在心里,至少不犯人家已经犯过的错儿......”

公主们议论起这些,也是一些猜测加事后诸葛亮,到底如何大约只有郭敞自己知道了——但说实话,郭敞对曹淑妃替人请托多有纵容,的确不是他不在乎,心里是有不满在积累来着。只不过,他之前不说,还多数都应允了曹淑妃,就不完全是因为宠爱了。

一半或许是因为宠爱,另一半则因为只是‘宠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