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印度落后中国原因之浅见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工业、农业体系以及供应链条。这一系列举措让印度在独立初期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先进国家,其发展程度甚至超越了当时的中国。然而,自此之后,印度却逐渐陷入衰退之境。根据耶鲁大学2022年发布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又称“绿色指数”)显示,印度得分仅有189分,位居全球倒数第一;而中国则以284分排在第160位。
事实上,印度在众多可比较的领域均明显滞后于中国,且两者之间的差距相当显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错综复杂,印度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其整体受教育程度仍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人才培养受限,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制约印度发展的一大瓶颈。无论是交通、能源还是通信等领域,印度的基础设施都存在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印度的政治制度宛如一艘风雨飘摇的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艰难前行,而其治理能力也如同一面千疮百孔的盾牌,难以抵御各种挑战的冲击。政治腐败和官僚主义如瘟疫一般蔓延,政策执行犹如蜗牛爬行,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被死死拖住。种姓制度的残留影响如同毒瘤,深深扎根于印度社会的土壤之中,限制了人们的平等机会,阻塞了社会流动性的通道,使得印度社会的全面进步变得遥遥无期。
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差距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实现印度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上述问题,并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首先,制度缺陷导致社会不公
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先进或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消除了等级制度,实现了全民真正的平等。我国也不例外,成功地打破了阶级壁垒,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然而,印度却依然深陷于种姓制度的泥沼之中。
印度教崇尚自然崇拜,坚信万物皆有灵,笃信轮回转世,这种独特的信仰体系孕育出了严格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如同一座金字塔,将人们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则是被称为“贱民”的人群。不仅如此,这些种姓还能细分为数千个亚种姓,其划分之细致,令人瞠目结舌。
由于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无孔不入,它宛如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阻碍着印度社会迈向更加公平的道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的出身仿佛是命中注定,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被打上了不同的烙印,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全民平等和男女平等。印度社会基本上仍然是一个父权制社会,女性的地位宛如尘埃,远远低于男性,她们常常遭受各种歧视和压迫。
这种极端的不平等现象宛如一把沉重的枷锁,不仅剥夺了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也严重制约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印度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摒弃陈腐的观念,推动教育普及,培养公民意识,逐步建立起一个公平、正义、包容的社会制度。唯有如此,印度方能真正踏上现代化的征程,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繁荣。
此外,种姓制度犹如一堵无形的高墙,导致能从事的职业也受到限制,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无数人才被种姓制度所禁锢,难以施展才华。
其次,各个领域的改革都极其不彻底
印度自从独立之后,国大党的那些政治精英们,大多数都受到了来自西方左派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他们觉得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还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似乎都并不适合印度国情,于是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与美苏截然不同的所谓“第三条道路”。印度的精英阶层把这条路美其名曰“民主社会主义”,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将它写入到了本国宪法之中,紧接着便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改革运动。
然而,印度各级政府官员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这种现象在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其他南亚国家也如出一辙。如此一来,任何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改革方案想要在议会中顺利获得通过,都变得难上加难。比如说,印度的土地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改革力度微乎其微。
印度国内有着基数极为庞大的无地农民群体,其人数之多令人咋舌,竟然占据了印度农村人口总数的半壁江山还不止!在那些被大地主阶级掌控的印度各级政府之中,土地改革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最终也只能进行一些微不足道的改革措施——将全国各地无人认领或者份额极少的土地分配给一小部分农民。然而,这些幸运儿们却常常因为家庭成员众多,导致他们分得的土地面积过于狭小,根本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于是乎,他们不得不将手中的土地转手卖掉。
除此之外,经济领域的改革更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莫迪政府曾经信誓旦旦地想要对劳动法和低效率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惜事与愿违,这场改革最终因为遭遇了全国性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而被迫夭折。
第三,让我们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