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叛军的不安定因素
“这打的究竟是什么鸟仗!”作为一个西凉武人,张济觉得非常的不痛快,他从来没有打过如此无聊的仗,已经对峙了一个多月了,他连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有打过。在自己的营帐之中,他不由的向身边的一个文人抱怨道。
自从来到逢义山之后,他做的事情只有静坐!静坐!静坐!
作为军队主帅的董仲颖将所有的权力下放给了张白骑,而张白骑的命令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停加固的营寨,即使那些叛军脱光了衣服在寨墙挑衅,也禁止出战。
对于这样的命令,张济等人非常的气愤,西凉武人什么时候收到过如此的轻视,他们甚至一起去找了董仲颖,想要改变他的命令。
“张白骑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继续这样执行。”董仲颖是这样回答的。
董仲颖说的并不错,这的确是他的意思。
本来当董仲颖到达的时候,张白骑的策略就是和叛军进行决战,因为她觉得董仲颖到来后,她的总兵力有二万多人,尽管对方的叛军也获得了不少的增援,人数也上升到了五万多,她依然觉得自己的赢面非常大。
她甚至都想好了战术,那就是董卓亲自率领骑兵,直接对叛军来个中央突破,动摇对方整个阵列,然后跟进的步兵扩大战果。张白骑觉得,只要董仲颖能够发挥出在狄道城一半的冲阵实力,她对于战胜叛军至少有八成把握。
当她将自己的战术告诉董仲颖的时候,董仲颖差点脱口而出,闪电战。张德里安的战术就是闪电战的翻版,坦克打开缺口,然后步兵跟进。
不过张德里安的战术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董仲颖。也因为这个最大的缺点,她的提议被董仲颖拒绝了。
张济从其他人那边也听说过这个战术,在他看来这才是西凉武人应该的作风。在他的眼中,伟大的西凉武人董仲颖是不会采取这样消极的战术的,那么剩下的也只有张白骑背这个锅了。
“恐怕消极防守才是董刺史才想出的战术。”那个文人却这样对张济说道。
“文和,你为什么这么说?”张济有些惊讶的问道。
那个文人是贾诩,贾文和,武威姑臧人,在韩遂由于北宫伯玉的胁迫而起事的时候,就从武威逃到陇西,成为了张济手下的一个清客。
“因为叛匪有四个不安定因素,我想董刺史也一定看出了这一点,才采取了消极防守这样的战术。”贾诩说道。
“如果董刺史采用了张白骑的策略,和叛匪进行野战,这只能说明董刺史是一个优秀的将军,和皇甫嵩、朱儁等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他现在采用的战术则说明他的眼光远远在将帅之上。”贾诩又继续说道。
“既然你这么看好董刺史,为什么你不投在他的麾下,而来找我呢?”张济问道。
“因为我没有名声,在董刺史的手下没有发挥才能的空间。李儒和董刺史以师徒相称,他们之间有很深的情谊,更何况李儒的才能不错,将整个董府管理的井井有条。杨阜是凉州的名士,素有威望,与地方上各豪族的关系也非常不错,他担任董刺史的助手,也是非常合适的。这两个人不管是谁我都没有办法取代,而我又不愿意做那些小吏。”
“而在将军您的麾下就不一样了,您因为我的才华而敬重我,愿意听从我为您出谋划策。您的身边也缺乏足够高明的谋士,我也有很大的。更重要的是,董刺史的才华并非限于一州之地,而他信赖您,他必然会倚重于您,我也有发挥更大才华的空间。”贾诩又继续说道。
“我对于人心颇有研究,但是战阵之事并非我所长,而将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唯一欠缺的只有对于鬼蜮伎俩的把控,所以我们两个人乃是天作之合。”
贾诩的话语让张济听的哈哈大笑起来,贾诩的话很好听,本人又非常有才华,是个人才。
他不知道的是,贾诩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对于董卓的忌惮。能够在洮水边以弱势的军力逼降强势的黄巾,董卓对于人心的把控堪称恐怖。
作为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猜测他的想法。以己度彼,恐怕董仲颖也不会喜欢他的,与其在董卓处藏拙,还不如待在张济处更会受到重用。
“文和,你还没有说到消极战术的好处。”张济看着有些愣神的贾诩提醒道。
“叛军的第一个不安定因素,粮食!”贾诩说道。
“叛军人数多,而我军人数少,叛军粮道远,而我军粮道近。在逢义山这个地方对峙,叛军的粮食消耗远远大于我军。更何况,我们的背后还有朝廷粮食的支持。”
“叛军的第二个不安定因素,羌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
“凉州的羌汉矛盾历史久远,对于每一个凉州汉人来说,他们或多或少都和羌人作战过,而羌人也或多或少认为汉人压迫他们。在现在局势下,叛匪队伍中的羌人和汉人被迫联合在了一起,如果他们一切顺利,这样的矛盾会被大胜所掩盖,一旦他们受到挫折,恐怕这样的矛盾也会爆发。”
“叛军的第三个不安定因素,那就是盖勋。”
“盖勋?他不是待在金城郡吗?这一次根本没有派遣他任何的任务。”张济插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