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讨论
穿越过来的这段时间之中,董仲颖并非什么正经事情都没有做,比如他学会了如何阅读那些文绉绉的文书。
尽管他对于一些典故什么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对于一般的信件还是看得懂的。
比如这封诏书的内容并不怎么晦涩,也没有什么典故,董仲颖很清楚信件中的内容,只是他没有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写。
信上只写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让董仲颖去洛阳监国,甚至允许董仲颖带自己的私兵进入洛阳。
这样的事情董仲颖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决定,他召集了手下的众多人共同商议这样的一个问题。
现在董仲颖已经将他的治所从陇西移到了长安,毕竟陇西比较的偏远,在很多时候不太方便,特别是召集众人议事的时候,往往需要好几天,而长安则快乐很多。
“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去洛阳董仲颖是不想去的,毕竟洛阳给他带来的回忆并不美好,也有很高的风险。
不过董仲颖知道,他享受着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地位,他必须要付出自己的代价,在这样的事情上,他代表着的是他整个集团的利益,他必须要为之付出。
很罕见的,所有人都没有发言,甚至连杨阜或者李儒这两个董仲颖的“幕僚长”都没有说话。
整个会场上只有人呼吸的声音。
董仲颖没有想到这样的情况,过去他习惯的就是让底下的人自由发言,然后选择一个听上去最多人赞同的意见,他的这样的做法在大多数的时候能够处理好政事。
但是现在面对这样的一件大事情却没有人发声了。
“文优,你怎么看?”没有办法,董仲颖只能开始点名了,第一个被点到的人是李儒。
“我不知道。”李儒干脆的回答,“我根本就不知道陛下想要做什么,我也不知道相国想要做什么?”
说好的自己首席谋士呢?董仲颖有些无语,第一次遇到一个一问三不知的谋士了。
“义山,你怎么看?”李儒不行了,董仲颖只能将目标放在了杨阜的身上,作为一个凉州出身的名士,在政务上颇有能力的杨阜也应该有策略的。
“我不知道。”杨阜也回答了这个问题。
看到董仲颖的目光,杨阜补充了一句说道:“在没有搞清楚陛下真正的目的之前,我没有办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杨修说道:“我听我的父亲说,现在朝廷的情况非常不好,整个洛阳十室九空,整个朝廷的府库基本上要空了。陛下自然需要想一些新的方法了。”
“我听说最近税监可是派出了不少,恐怕朝廷的日子不好过了。”杨修继续说道,“朝廷要维持下去,要么。”
杨修看了看董仲颖回答:“或许相国就是朝廷新找的财源。”
“两位大人之所以不敢说,因为他们怕自己的话语干扰了相国的判断,再加上他们地位够高,或许代表着不是本人的意思。”杨修说道,“所以这些话也只有我能够说。”
杨修行了一个礼说道:“请相国恕我无罪。”
对于杨修,董仲颖自然从善如流,毕竟他现在一个主意都没有。
“朝廷或者说圣上看上的就是相国的财力,现在洛阳疲惫,朝廷已经没有办法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自然打上相国的主意了。”
“而打上相国主意最大的好处就是相国看上去足够的强。”杨修道。
按照一般的情况,掌控朝廷的那一个绝对不能太强,至少需要和他实力相当的人来牵制,但是刘协反而找上了最强的董仲颖。
“相国的兵力最够的强,但是他的政治威望最够的弱。”杨修说道,“和过去一样,如果相国想要掌控朝政,必须要找人合作。而现在朝廷之中已经没有能够合作的人了。”
“不,朝廷之中还是有可以合作的人的。”杨阜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本来不想把事情说的这么清楚的,只是杨修将一切都挑明了。
朝廷能够合作的人只有陛下了,董仲颖可以有很大的权力,官职,但是没有世家的支持,他必须要让渡一部分的权力出来,这些权力自然就在陛下的手上了。
或许陛下的权力会比杨彪、王允那个时候的更大。
而相国除了收获地位外,他需要出大量的金钱去维持朝廷的运转。
“那你说我应该去,还是不去?”董仲颖问道。
“不去,为什么去。”杨修回答道,“当年相国可以看出其中的隐忧而果断退出洛阳,现在为什么还要进那个火坑呢?”
杨修说完这句话就不说了。
衣带诏中给的东西很多,监国、假节、赐斧钺、虎贲,甚至暗示了,如果董仲颖想要封王也是可以考虑的,杨修也不知道相国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
“你们也觉得我不该去?”董仲颖看了杨阜和李儒说道。
杨阜回答道:“智者如果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就会忘记威胁,当利益越大的时候,威胁也就越大。”
虽然杨阜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是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暗示。
而唯独段煨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想当年,我手拿着两把大刀,从武威郡一直砍到天山脚下。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