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后世百姓吃的比我好?
“李叔,我们还是谈正事吧,难道你不好奇太子为何会谋反吗?”
王夜一句话也让李世民严肃起来,长孙皇后更是面露凝重。
刚刚升起的气氛仿若降至冰点。
“王德,去催下太子!”
李世民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太子的声音。
“阿耶,我来了。正好我也想听听先生高见,看看我是如何造反的。若是孩儿之错,儿任凭阿耶惩处。”
李承乾知道自己父皇不会放弃自己后,反而看开了,大大方方的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见过阿娘。”
“坐吧!贤侄请为我解惑。”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日渐病重”
王夜一出口就往李世民心窝子上扎,看着几人面色难看,王夜抓紧时间往下讲。
听到太子用各种办法为母祈福,几人脸色才稍稍好看了点。
只是王夜接下来的话却让父子二人再也绷不住了!
只因王夜说出了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观音婢”
“我说李叔你能不能别一惊一乍的,我都提前告诉你了,你还怕救不回你的皇后。”
“对对,贤侄说的对,还请贤侄赐教!”
“先生若能救我母亲一命,我此生愿为先生鞍前马后!”
此时的李承乾还没废,还是那个聪明仁爱的太子。
“李叔,我就两个字给你安安心,能救!”
“好,好贤侄,贤侄若能保下观音婢性命,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王夜也不想这位长孙皇后早逝,一代贤后若不早逝,或许很多很多悲剧都能避免,太子不听他爹的话未必就不听他娘的。
“我希望我接下来的话你能冷静听完,毕竟这是挽救陛下心中遗憾!”
“好,贤侄你说。”
从贞观十一年一直讲到太子被发配,这次李世民忍住了没有打断王夜的讲述,一直到听完,久久都不能平复心中的波涛。
长孙皇后眼角的泪珠悄然滑落,看着自己儿子一时间百味杂陈。
“陛下文治武功皆受后人所敬仰,您为大唐盛世所奠定的基础福泽数百年,可对于教子,您是失败的,您是个好皇帝,却没做成一个好父亲!”
“看来是朕错了,可朕予高明,从小遍请名师,一直用心教导,为何会是如此结果啊!”
李世明悲苦的说道,对于太子的教导那是一直以来都放在自己心上的大事,这结果实在难以接受。
“父爱如山,可这山太大了,太重了,重到压死人了!”
“贤侄有话直说,我受的住。”
整理情绪的李世民再次说道。
“陛下有一个魏征,便已是常常被气的跳脚。若不是长孙皇后及时劝阻,那人早被你杀了!”
“太子呢,太子的那些老师比魏征还过分呢,观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的劝谏就能发现,这几人几乎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似刀。”
“贵为太子,盖个房子就是奢华了?玩乐一下,就成秦二世了?他们是教太子?还是在成就自己的美名呢?”
啪!李世明重重的拍在桌子上,怒声道“他们该死,有负朕望!有负朕望!朕斩了他们!”
“李叔,我告诉你这些可不是让你斩了他们。”
“二郎莫要冲动,不妨听听贤侄有何高见!”
“对,贤侄你继续说!”
“李叔,事关史书所记载之事,一,他只是史书记载,就算是真得,这些人现在也没做的太过分,你斩了他们于理便说不过去,二一个,你一旦知道史书所记载谁造反就提前处理,那斩了张三会不会冒出李四,张三在你掌握之中,注定成不了事,可李四就未必了。”
“贤侄所言甚是,我会掌控好这些。”
“儒术乃自古流传下来的典籍,高明不学这些又该学什么呢?”
“皇后娘娘!”
“我更喜欢你叫我阿娘!你都叫陛下李叔了,为何与我如此见外。”
长孙皇后慈母般的眼神望着王夜,王夜头都大了,能做一国之母的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这动不动认儿子的架势王夜也慌。
只能无奈的叫了声
“婶娘!”
“问李叔一个问题?你觉得儒术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
“教化百姓,以仁治国。”
“不错,其中多以教化百姓,尊法知礼为主,因为这有助于帝王统治的安稳。”
“可现在的大儒将这套东西,原封不动的用来教化一国储君,是想教他成为百姓?还是成为仁君?”
“自是成为仁君。”
“一国之君一旦只有仁道,便会被人胁迫,只因他们清楚你不会杀他们,所以他们可以慷慨激昂打着为你好的名头,肆意上疏劝谏。哪怕这些劝谏狗屁不通,他们也不怕,反而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忠肝义胆,会青史留名。”
“例如一句话,以德服人,所期许的结果便是能让人服,可对不同的人产生的效果却与期许相差甚大。”
“自古以来华夏便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