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闯关东和下南洋
人惊讶的大声喊叫:
「知府大人来了!」
「当兵的来了!快跑……」
「跑不了,绿营兵来了,街头前后被堵住了。」
崔二挤到门口往外看,发现街口两头已经来了几百个兵丁,都拿着火枪和长枪对着街口。
街道上涌动的人群也都停住了,各自抱着抢来的粮袋跟兵丁对峙。
兵丁后方有两个骑着马的官员,看衣服就知道一个是曹州知府,一个是驻扎曹州的绿营兵的总兵。
还有几个穿着绸缎衣服的商人,跪在曹州最大的两个官员旁边的地上,对着这些官员和兵丁大声哭诉和哀求:
「求大人主持公道啊,求大人快下令抓这些强盗,他们现在都是光天化日之下明抢啊!」
总兵首先看向知府,曹州知府表情严肃,反问几个商人:
「你们店里既然有粮,为何不对外售卖卖?」
商人马上辩解说:
「大人,我们不是不卖粮食,而是要留着过冬的粮食啊。
「如果现在放开了卖,马上就会被抢光。
「到了秋天就没得卖了啊。」
曹州知府却大声说:
「到了冬天会有秋粮的。」
商人马上继续说:
「若是现在有雨了,秋粮还能上来,若是继续乾旱无雨,秋粮也收不到的。
「大人,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在公然抢劫啊。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
曹州知府摆了摆手:
「无论如何,商人有粮不卖,囤积牟利是事实。
「百姓激于义愤,也是情有可原。」
知府的意思很明显了,商人囤粮食不卖官府本来就不高兴。
而且这几百个青壮聚集在街上,虽然并没有火枪和武器,但是要全部抓捕镇压的风险仍然很大。
关键是,只要出兵抓捕和镇压,相当于把这件事情视为造反了,至少也得是大规模的劫匪。
这个时代当官的,都追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可不希望自己任上有造反这种事情。
所以曹州知府就准备用法不责众的理由,为这些抢粮食的不明身份的市民开脱。
但是商人们也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之中马上就有人对着知府喊话:
「大人,这些粮食都是我们全部身家换的啊,很多都是借了钱庄的钱采购的。
「如果就这麽被抢了,也没有任何补偿,那我们也没法活了。
「以后也不会有商人再往这里贩粮食了。
「激于义愤的百姓想要抢粮食,以后也没地方可以抢了!」
这就是商人们的威胁了。
你现在放任百姓抢粮,那后面我们卖的会更少。
你如果鱼死网破,那我们真的不做你曹州府的生意了,直接把粮食运走。
曹州知府的表情不是很好看,跟自己身边的幕僚商量了一会儿,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
「只惩首恶,余者不究,百姓所取粮食,算做衙门借去,用于赈济百姓.
「秋粮上来之后归还,若是秋粮不足,来年收粮之后一定归还。」
知府看上去非常大度的让幕僚现场拟定文书,算是朝廷借了这些商行的粮食。
但是商人们的表情却都很难看,虽然不会被白白抢走粮食了,但是也直接失去了一大笔利润。
如果可以的话,商人们当然不想接受这种安排,但是却不得不接受。
只能在统计损失上多报一些了。
曹州知府下令,让兵丁驱散现场百姓,将几个最初几个鼓动打人,以及拆粮商门板的人抓了起来。
而后让各个商行掌柜和夥计去统计损失。
崔二和郝三白得了一袋粮食,都是五十斤的口袋,能让一家人吃好几天了。
这件事情看似就这麽过去了,但实际上却没有这麽简单。
第二天上午,好几个商行就准备了大批的骡马队伍,运送大量装满的口袋离开了曹州府城。
商人不会说那里面是什麽,但是所有人都觉得应该是粮食。
市面上也立刻出现了各种谣言。
主要说是官府纵容匪盗抢劫粮行,所以粮行没办法在这里做生意了,只能粮食运去别处贩卖了。
与此同时,黑市上的粮价再次飙升。
折算之后一石粮食已经达到二十个银元了。
清朝一石大约是大明的一百五十斤,二十个银元按照购买力折算大概是三千元人民币。
换算下来,一斤麦子就涨到了二十元,但这还不是极限。
入夏之后,山东大部分地区仍然无雨。
夏季作物播种的时间都要过去了,大部分地区的地干硬的根本没办法播种。
往年用于引水灌溉的河流和水渠都乾涸了。
柯大看着炙热焦灼的太阳,看着街道上越来越厚的乾燥的尘土,以及宛如蒸笼中扭曲的空气,时不时的都会念叨一句:
「再这样下去,今年秋天就要饿死人了……」
其实数量更多的佃农和自耕农,以及城里的普通工人们,现在已经撑不住了。
再加上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