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咸宁四十二年的应天府
心理准备,等待接待自己这个弟弟还朝了。
在此之后,民间的舆论持续酝酿了两个多月,到了三月份的时候,吴王北伐的话题热度开始消退了。
因为一直看不到吴王大军的人影。
太子也开始疑惑了,太子和自己的属官们也开始疑惑了。
「难道十六弟要北伐只是口头上喊喊而已嘛?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取胜之后就放弃了?」
民间很多关注相关消息的社会精英也是这样想的。
但也有一少部分人始终相信吴王,认为吴王应该是在做万全的准备,等到正式出手的时候,肯定能出奇制胜的。
然后没过多久,朝廷公开的邸报上面,突然出现了连续几条爆炸性的新闻。
「淮安伯谋叛投敌,勾连清虏淮北主力五万馀人过河。
「吴国北伐军海路夺取海州,席卷淮北州县,断绝清虏与叛军后路。
「朝廷主力军扬州部与吴国北伐军,于淮安黄河大堤下,围歼清军淮北军及淮安伯叛军共八万人,清虏贼将海兰察授首。」
这些消息放出来,民间各路键政人才意识到,朝廷和吴王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声不响的打了一场大战。
同时很多人都下意识的怀疑,邸报上是不是写错了,「围歼八万人」这个说法是不是有问题?
应该是击败了八万人,而不是歼灭了八万人吧?八万人是什麽规模啊?
甚至有人怀疑战报整个是假的,因为淮安走运河到长江非常方便,一直都是有商人来来往往的。
最近这几天刚刚听说淮安出事了,朝廷刚刚调了扬州的驻军北上。
围歼八万人的超大规模战斗,不可能持续几天时间就结束了,打上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都有可能。
但是又过了两天后,清将海兰察以及下属的多个将领的首级,被收集起来送到了应天府。
还有上万人的清国俘虏,以及投降的淮安伯,被扬州部队押送回到了应天府。
消息迟缓的民间精英们终于确定,朝廷那封离谱的邸报是真的。
朝廷和吴王真的不声不响的打了一次大胜仗。
不但夺回了黄河以北的淮东地区,还顺手削掉了淮安伯这个小藩镇,真的是大喜事。
整个应天府中上层的精英们都沸腾了,然后就是持续很多天的自发的庆祝活动,整个城市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了很多天。
东家们跟闹事的工人斗争的心气更足了。
相对而言,太子和自己的属官们,了解的情报更加的准确和详细。
先是知道了淮安伯求援,然后得知皇帝安排了扬州部队北上,接下来就是扬州部队中了埋伏。
最后是吴王莫名其妙的送了两万人过来,结果两天后就直接出战果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费淳带回来的消息,自己那个神奇的十六弟,竟然是从海路全面出击的。
竟然已经夺取了济州岛和仁川港,直接在朝鲜地区提前开打了。
这些消息朝廷没有对外公布,因为吴王的北伐目前还具有突然性,清国朝廷应该不知道吴王的活动范围。
如果将这些事情在邸报上公开,清国反而可能通过大明内部的细作,得到相关的情报。
太子在惊喜于北伐取得大胜的同时,心中也本能的出现了无法遏制的担忧:
「黄河以北淮东地区,朝廷的部队根本没有插手,是十六弟从海上直接占据的,按照传统是不是算是吴国的?」
齐旭为首的东宫属官表情和心情同样的复杂:
「按照规矩说,确实是这样的,这是崇祯朝的时候,朝廷为了鼓励各个藩镇主动反攻清军做的承诺。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清国在淮北地区的主力被击溃,那海州周围的山东南部地区,也对吴国北伐军完全敞开了。
「对于清国而言,黄河防线已经没有了……」
太子其实知道更多的情报,吴王既然是从海上来的,那不只是山东南部对北伐军敞开了。
整个山东南部海岸线都对北伐军敞开了。
太子想到这些事情,就觉得自己脑子里面隐隐作痛,似乎有什麽东西想要跳出来一样。
但这些消息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后续的情报,特别是太子能够得到的情报,一条比一条耸人听闻。
吴王军队一路北上,直接捅穿了清国的所有海上防御。
前后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迅速击溃了整个清国全部内海舰队,直接冲到了顺天府城下。
然后就开始在顺天府城下围点打援——太子和自己的幕僚是这样理解的。
太子在朝堂上的时候,在父亲面前的时候,还能表现的镇定而且惊喜。
但是回到自己的宫殿,跟自己的属官单独讨论局势的时候,就有点控制不住情绪了:
「这怎麽可能,齐先生你说这怎麽可能?十六弟他真的直捣黄龙,直接包围了顺天府啊!」
齐旭也不知道怎麽回来,对于这种消息也是格外震惊的。
这些消息并没有上邸报。
邸报上只有吴国北伐军一路围攻徐州,一路进入六安与淮南侯一起北伐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