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祖孙
提出推荐老爷子到大学做教授,被拒绝了。尽管是在战场上因伤流离异国,但在骨子里老爷子都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那片大陆,就如同持节牧羊19载的苏武。其实也是害怕,怕安逸的生活会改变了那颗心。
1988年汉城奥运会,如果不是没钱,老爷子真会带行远去现场助威,每场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都会想方设法的观看转播。在一次看直播时,老爷子认出了屏幕里带队的领导是他青年时的老友,他知道回家的时候到了。通过做物流的那位金姓小友帮忙,最终与老友相见。几番努力,期间因为一直没有给班行远做户籍登记,也是横生枝节。不管怎样都克服了。1989年经香港终于回到了离别三十多年,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
回国后,两个人落户老爷子的家乡京城。老爷子祖上家大业大,因为先前一直以为已经牺牲在战场上,加之那段动荡的时期,那些祖产早已各有其主。老爷子也是心大,能够回来已经喜出望外了,从没想过把那些房产要回来。考虑到两个人的实际情况,给了一套不大不小的四合院,两人心满意足的安置了下来。尽管老爷子主动放弃了要回那片不小的祖产,但是国家怎么会亏待功臣呢?后来城市开发拆迁,根据实际情况也是酌情给足了补偿。老爷子对钱看的很淡,加上老一辈人骨子里对置业的执着,选择了置换。名下就有了好些套的房产。两个人是住惯了平房的,也舍不得邻里间的情义,仍然住在四合院里。那不少套的商品房租了出去,加上老爷子有很好的离休待遇,日子也慢慢的富足起来。
或许是回归故土,原本忐忑的心突然间松了下来,回国后不久,爷孙俩先后大病一场,得亏老爷子故旧和热心肠邻居帮忙照顾,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爷孙俩也在那个时候与邻居的李惠安一家亲了起来。
老爷子身体还算强健,但毕竟旧伤缠身,季节交替时总会有一段时间身体不那么利落。班行远既要上学也要顾着家务,李惠安一家看着这个要强的小孩把所有的事情打理的利利落落的也是心疼,也就不时的来帮忙。李惠安那时正上初中,初学文言、英语,虽然成绩没落下,但是学起来是着实辛苦,她也是聪明人,但是也谈不上异于常人,更多的是依靠刻苦。
一次,老爷子的药用完了,班行远跑去医院拿药,李惠安过来照看老爷子顺带做作业。老爷子看她学的辛苦,就随口指点了两句,一时间让女孩惊为天人,来的越发勤了,两门功课进步飞快。惠安家里知道后干脆让惠安每天过来,一方面跟老爷子学习,另一方面指导班行远的功课,毕竟在常人看来,十多岁才上学,学习不能单纯用一个差来形容。但是,在小学阶段班行远有多少知识需要人指导呢?尽管那时他在数学上的天分还没有显现,但是小学阶段的知识实在是难不住他。至于语文、英语,自小跟着爷爷学习的他不去教别人就不错了,还需要别人指导?
惠安很喜欢听老爷子讲解问题,老爷子解答的时候总是能够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让她受益匪浅。唯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老爷子一讲起来就刹不住车了,超纲超得没边,毕竟是教惯了班行远,有点找不准定位。班行远的基础实在打的太好了,老爷子在教导班行远的时候这孩子还会时不时唇枪舌剑的回几句,搞得老爷子越来越没有为人师的乐趣。好容易有人能听他讲,可是找回了当初的乐趣。每到这个时候李惠安总是哭笑不得。听吧,有时候自己是真的听不很明白;不听吧,又不好意思了打断正在兴头上老人。时间长了,班行远看着那个姐姐尴尬的样子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就把这个指导李惠安学习这个活儿要了过来,他讲的效果居然比老爷子讲的还要好。
李惠安父母工作很忙,总会有段时间同时出差,李惠安既要上学,又要照顾弟弟妹妹,很辛苦。老爷子看了,总会把几个孩子叫家里来吃饭。老爷子出身大家,什么没见过,既会吃又会做,并且从小就把班行远锻炼出了一手好厨艺,李惠安也是做家务的好手。时间久了两家干脆合伙,那家有时间,回来的早就准备两家子的饭菜。于是班大厨就正式上岗了,虽然他是小学,但大家也都知道他这个上小学是怎么回事,也就他时间最多,除了早饭其他时候差不多都是他做饭。每当两大家子的人在一起吃吃喝喝、笑笑闹闹,老爷子脸上总是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家的感觉离他已经很远很远了。班行远也开心,毕竟就是这样最开始体会到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