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咱就要用这一方玉玺,让我华夏,既寿永昌!”
“.......”
说完这些心里话之后,朱元璋就面对百官,高举手中的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一刻,所有人都热血沸腾,即便是胡惟庸也红眼且泪目。
回到应天府之后,传国玉玺就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国玺。
而用传国玉玺盖章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各地开始上税的诏书。
洪武七年,阳春三月。
这时候进入应天府的官道尽是马拉板车,水路码头也尽是各地的官家货船。
御书房内,
朱元璋看着户部上交的账册,听着户部尚书的总结,也是嘴角带笑。
因为今年各地上的税,比起去年要多了不少,也就意味着洪武六年又比洪武五年好了不少。
朱元璋在高兴之余,还是严肃提醒道:“你们要严查各地方官,不能让那些为了政绩,就大肆搜刮百姓的地方官蒙混过关。”
“如果这些税都是根据咱定的税点所收,那就让吏部按照政绩处理。”
“可如果他们敢上欺天下虐民,那就交给刑部处置。”
“一定要记住,百官哭,好过百姓哭!”
户部尚书恭敬行礼道:“臣一定仔细严查。”
朱元璋看了看这比手掌还厚的账册,也是懒得找雁门县的数据了。
他直接问道:“雁门县今年上税怎样?”
户部尚书一听雁门县,直接就笑了起来。
户部尚书笑道:“启奏陛下,雁门县路途遥远,他们上的税昨天才到,所以并未造册其中。”
“但臣昨天去码头看了一眼,叶大人真不愧是治世奇才呀!”
“他们上的税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论是布帛制造、盐铁矿业、工商贸易,不论是宝钞还是实物,最起码都是第二名的十倍以上。”
“一个县,竟然能上比一个府还多的税,太了不起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绝对不会像户部尚书一眼震惊,在他看来,叶青只不过是还算老实罢了。
紧接着,户部尚书又立即补充道:“对了陛下,因为他们的税来得晚,还上得多,所以惊动了胡相,胡相都去码头了。”
“要不了多久,胡相就会把最准确的数额,递交于陛下面前!”
听到这里,朱元璋当即眉心微微皱起。
他可知道胡惟庸打的是什么主意,可就户部尚书说的这番话来看,胡惟庸应该挑不出叶青什么毛病。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看向雁门县的方向,还算满意的淡淡一笑。
片刻之后,户部尚书刚刚离开,胡惟庸就跑了过来。
“陛下,雁门县知县叶青所上各项赋税,均为政绩第一!”
“除农税以外,均为第二名的十倍以上!”
朱元璋听着这么两句话,脸上的表情直接就来了个‘晴转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