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徐霞客游记传奇故事 > 第12章 深入天台觅幽径艰难险阻亦无惧

第12章 深入天台觅幽径艰难险阻亦无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于废墟中探寻时,霞客见一残破之石碑。借月光,其勉力辨出上刻“弥陀庵”三大字,字迹已甚模糊。碑文中尚提及此庵之建造年代与一些史事,然大部已不可辨。徐霞客详记尚能看清之内容,心忖日后或能从中寻出些有值之信。

夜色渐浓,徐霞客未敢久留,复向前行。下了山冈,前路愈难辨。周遭丛山环绕,杳无人迹。徐霞客心内不免有些焦切,恐迷失方向。适此际,忽见远处有一微光亮。

徐霞客大喜,忙朝光亮处趋之。穿过一片密林,终见一村庄。村中炊烟袅袅,隐闻犬吠之声。徐霞客至村口,但见几间茅草屋倚山而筑,颇显简陋。

村中一老者见有客来访,热忱将徐霞客迎入家中。那老者姓陈,名福寿,乃此小村之里正。陈福寿见霞客风尘满面,遂吩咐家人备热水,令徐霞客梳洗。

徐霞客向老者询往天封寺之路,老者详加指点。见霞客疲惫至极,老者邀其于此歇息片时。霞客欣然应之,就着月光,于院中一石上煮茶。

那老者见徐霞客举止不俗,遂好奇询其来历。徐霞客如实以告,并述此行之目的。老者闻罢,赞叹连连,曰:“老朽于此居大半辈子,尚是头遭见如先生这般求知若渴之人。”

陈福寿告徐霞客,此小村名曰仙霞村,因村后有一仙霞岭而得名。据传许久以前,曾有仙人于此岭显灵,故而获此美名。老者又道:“吾等此小村虽僻远,然亦有诸多奇闻轶事。先生若有兴,老朽倒可道一二。”

徐霞客闻之大喜,忙请老者讲述。陈福寿遂言村中一些传说。其中一则云村后仙霞岭上有一洞穴,相传为当年仙人修炼之所。每逢月圆之夜,洞中便传阵阵仙乐之声。然无人能寻得洞口所在,仙乐之声仿若从四方而来,令人迷惑。

徐霞客听得入神,不住颔首。其暗自思忖:此仙霞岭实乃值得一探之地,若有时,定要上去一观。随后,其向陈福寿询更多关于此地区之地理风貌与民俗风情,老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人畅谈甚欢,不知不觉已过半夜。徐霞客乃起身告辞,老者执意送其一程。月光下,二人同行,老者为徐霞客指明道路。临别时,老者尚赠徐霞客一些干粮,徐霞客感激不尽。

告别了老者,徐霞客又行约十余里。途中又翻越一座山岭,终至天封寺。寺院坐落于华顶峰下,四周群山环抱,幽静非常。霞客下马,只觉一路奔波之疲惫顿时消散。

天封寺院门紧闭,徐霞客轻叩门环。少顷,一位面容慈和之老僧开门。那老僧法名曰无馀,乃寺中之知客僧。无馀见徐霞客风尘仆仆,忙将其迎入寺中。

无馀和尚领徐霞客至净因房,为其安排住处。房间虽简,然整洁干净。透过窗牖,可睹外面皎白月光洒于院中,将整个寺院笼于一片银白之中。

安顿已毕,徐霞客本欲歇息,却又按捺不住欲一览华顶峰之冲动。其向无馀询往山顶之路,便独出寺门。月色如水,山路清晰可辨。徐霞客一边行,一边赏月下之山景,只觉心舒意畅。

然夜路难行,徐霞客不慎走错方向,误登东峰之望海尖。立于峰顶,徐霞客方觉己之差错。其定了定神,辨明方向,方寻得通往华顶之正途。

于攀登华顶峰途中,徐霞客遇诸多险阻。有一处山路甚为陡峭,几近垂直向上。徐霞客不得不手脚并用,谨小慎微攀爬。适此际,忽睹路旁有一株形态奇异之古松。那松树虬枝盘结,树干如龙似蛇,于月光下投下奇诡之影。

徐霞客不禁驻足观之,心中暗叹造化神奇。其取出笔墨,借月光,将此株奇松之形态速绘于纸上。徐霞客心想:此松历经沧桑,却仍挺立山巅,实乃天地精华所钟,山川灵气所聚。其在画上题字曰:“巅松傲雪”,以记此景。

继续攀登,徐霞客又遇一处奇景。但见月光下,一股清泉自山壁涌出,如银河倾泻,直落山涧。泉水清冽甘甜,霞客掬水而饮,只觉精神一振。其在册上记云:“华顶飞泉,甘冽如饴。”又详记泉眼之位置与水流之方向。

当徐霞客终登华顶峰顶时,已是月上中天。放眼望之,群山起伏,云海茫茫,恍若置身仙境。远处隐约可见东海,浩渺无垠。徐霞客深吸一口气,只觉胸中豪情万丈。其取出笔墨,借月光,将眼前壮丽景象详记下来。

霞客在峰顶驻足良久,细细品味此美景。忽闻远处传来阵阵钟声。那钟声悠扬深远,于寂静山谷中回荡,令人心神俱宁。徐霞客侧耳倾听,断定钟声自天封寺方向传来。其恍然大悟,原来寺中正在举行晚课。

听着钟声,徐霞客不禁忆起自己之行程。自踏上此天台山那一刻起,便似踏上一段神奇之旅。水母溪之清澈,松门岭之苍翠,玉爱山之奇石,筋竹岭庵之宁静,弥陀庵之废墟,仙霞村之传说,每一处皆予其深刻之印象。

徐霞客站于华顶峰顶,回望来时之路。月光下,群山起伏,一路艰辛历历在目。其想起一路所遇之人:热忱之陈福寿老者,慈和之无馀和尚,还有那些素未谋面,却于典籍中留痕之前人。霞客心中涌起一股敬意,谢这些人为其行程增添无限色彩。

夜风渐起,徐霞客方惊觉已在峰顶逗留许久。其依依不舍地最后一眼此壮丽夜景,始下山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