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丙辰游历徽州府霞客一行登白岳(2 / 3)

到白岳山脚下。但见:巍峨白岳耸云天,峭壁如刀削玉面。积雪皑皑铺山岭,险峰叠嶂藏奇观。

徐霞客仰望山巅,心中豪情万丈,暗道:&34;天门、珠帘,霞客此行定要一探究竟!&34;

正当三人准备启程之际,忽听得山中传来阵阵钟声。

徐霞客听得山中钟声,心中顿时一动。但见:钟声悠扬传山谷,白岳奇景在眼前。天门珠帘名胜地,霞客心中思欲颠。

徐霞客暗自思忖:&34;这天门、珠帘,素来为白岳之名胜。我徐霞客此番跋山涉水而来,若不得一见,岂非终生遗憾?&34;

想到此处,徐霞客不禁朗声道:&34;叔翁,憧子,我等既已来此,岂能半途而废?这白岳山中奇景,今日定要一探究竟!&34;

浔阳叔翁见徐霞客如此坚决,也是豪气顿生,抚掌大笑道:&34;弘祖说得对!咱们既来之,则安之。这点艰险,算得了什么?&34;

憧子在一旁也是连连点头,道:&34;二位老爷,你们放心。这些行李,小的背着就是。咱们这就上山!&34;

三人说笑间,已然踏上山路。但见:山路崎岖石径窄,积雪覆盖步步滑。古松挺立傲风霜,奇石嶙峋藏仙家。

徐霞客一行走在山路上,虽然脚下湿滑,却丝毫不减其探险的热情。他们且行且歇,不时驻足欣赏周围的美景。

俄而,徐霞客遥指前方一座山峰,骇然呼曰:“汝等且观,彼处山峰莫非即传说中之天门乎?”

浔阳叔翁和憧子闻言,急忙抬头望去。只见:峰峦叠嶂云雾绕,一线天开似门扉。仙家洞府藏其中,恍若天门通仙境。

话说徐霞客一行三人过得南渡古桥,沿着白岳山麓前行。但见:雪势渐重山更奇,道路蜿蜒入云霄。漫天飞雪如画卷,天工巧夺画家手。

三人行走之间,只觉山景愈发壮丽。雪花纷纷扬扬,落在松枝青石之上,仿佛编织出一幅天然的锦绣。走了约莫十里路程,天色渐晚,远处山中已有薄雾弥漫。但见:薄雾笼罩山峦间,天地寂静鸟兽稀。溪流潺潺山脚绕,幽静之气扑面来。

徐霞客见此情景,不由得驻足凝望。他向远方眺望,只见群山叠嶂,愈往远处愈显高峻。山脚下溪流蜿蜒,宛如一条玉带缠绕于山间,气象万千。

徐霞客不禁感叹道:&34;叔翁,憧子,你们且看这大好河山。吾辈游历天下,当以天地为师,以山川为友。此番白岳之行,纵使艰险,却也不虚此行啊!&34;

浔阳叔翁闻言,捋须微笑道:&34;弘祖所言极是。这天地之大,山川之美,岂是寻常人能尽览?我等有幸得见,当真是三生有幸。&34;

憧子于侧闻之,亦连连颔首,曰:“叔老爷所言甚是。小可虽为粗鄙之人,然亦为这景致所迷。”

三人正欲继续前行,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这笛声婉转动听,似有道家清静之意。徐霞客闻声,不由得心中一动,暗道:&34;莫非山中有隐士?&34;

徐霞客一行三人来至岩下,天色已然昏暗。但见:夕阳西沉暮色浓,岩石嶙峋影重重。笛声悠扬传山谷,似有仙家隐其中。

正当三人驻足观望之际,浔阳叔翁开口道:&34;弘祖,憧子,你们且看,天色已晚,山中积雪深厚,路又险峻陡峭。若是夜行,恐生危险。不若寻个庙宇借宿一晚,待明日天明再登山如何?&34;

徐霞客闻此言语,稍作沉思。须知这徐霞客一生最为好学不辍,从未有须臾懈怠。然举首观天,见月色迷蒙,山峦隐匿于夜色之中,不禁暗自忖度:“叔翁所言甚是,若贸然前行,恐生不测。”

当下,徐霞客点头应允道:&34;叔翁所言极是。我等今夜且在此借宿,待明日一早再继续探访白岳山的奇景。&34;

憧子于旁听闻,亦连连颔首,道:“老爷圣明!小的方才尚在忧惧这夜路难走哩。”

三人说话间,那悠扬的笛声愈发清晰。徐霞客侧耳倾听,只觉这笛声中有一股出尘之意,不由得赞叹道:&34;好一个清净之地!想必是有得道高人隐居于此。&34;

正当三人四下张望,寻找可以借宿之处时,忽见前方山路转角处闪过一盏灯火。徐霞客眼明手快,一指那灯火道:&34;快看!前面似有人家。&34;

浔阳叔翁和憧子闻言,急忙抬头望去。果然见到一盏昏黄的灯笼在夜色中摇曳,隐约可见一座小庙的轮廓。

话说徐霞客一行三人来至山庙之前,但见:庙门微启灯笼悬,内里悄然无声传。香炉清冷烟未散,庙祝隐去影难寻。

徐霞客趋前推启庙门,入内详察,唯见庙中杳无人迹,想必庙祝早已归隐而去。浔阳叔翁道:“此庙虽无人照管,然亦清幽宁静,莫如吾等于此借宿一宿?”

徐霞客正欲应承,忽睹庙角一盏明亮之灯笼,心中一动,道:“叔翁,憧子,不若吾等借得此灯,再往前行一程如何?”

浔阳叔翁虽有踌躇,却也不好败兴,遂颔首应许。三人取了灯笼,复又踏上山路。但见:雪花飘舞夜愈寒,灯笼摇曳照径途。三人并肩踏雪进,举步维艰风似刀。